今日:2014年06月16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对症下药

  平政文

  平乡县常庄村的孙老三和黄老四(均为化名)原本是好朋友,只因一个偶然事件,两人反目为仇,成了冤家对头。说起来,那是10年前的事了。

  2003年对于孙老三和黄老四来说真是喜上加喜。他们二人合伙做生意不仅发了一笔大财,到年底还都娶回了美娇娘。他们感到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天上午,孙老三找到黄老四说:“县城有个哥们儿请我去喝酒,咱们一块去吧!”正好黄老四在家闲着没事,就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二人骑上新买的摩托车急匆匆向县城奔去。

  在县城的一家小酒馆里,五六个年轻人喝得是昏天黑地,直到太阳快要落山才结束。临走时,县城的哥们儿见孙老三和黄老四略带醉意,劝他们住下,孙老三夸口说:“再喝半斤也没事儿,保证安全到家。”说着发动着摩托车,驮着黄老四一加油门一溜烟就蹿了出去。

  走到半路上,一辆外地的大货车从后面超过了他们,差点撞到二人。孙老三骂了一句:“开得这么快,急着回家报丧啊!”座在后面的黄老四说:“外地的兔子,也敢在咱们的一亩三分地撒野,追上去,教训教训他!”孙老三一加油门,摩托车冒着黑烟就超过了前面的大货车。

  二人跳下摩托车,拦住了外地的大货车,黄老四不说黑白上去就揪住了司机的衣领,挥拳就打。因为司机是外地人,敢怒而不敢言。黄老四还不解气,又把汽车上的反光镜掰了下来,货主一见事不好,急忙向110报警。不一会儿警车赶到,孙老三和黄老四被抓了个现行。当时正赶上严打,二人被判了刑。

  在监狱里,黄老四越想越后悔,要不是孙老三叫自己陪他去喝酒,怎么能有这回事儿,出狱后绝不能轻饶他。孙老三也在埋怨黄老四没事找事,骂两句就算了,干啥还动手打人,掰反光镜,触犯了法律,连累了自己,出去后再找他算账。

  一晃眼三年过去了。孙老三刑满释放后去山东青岛打工,黄老四出狱后留在石家庄打工,两人很少见过面。

  2013年春节就要到了,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到了家乡。孙老三和黄老四也不例外,先后回到了自己老家平乡县常庄村。

  俗话说不巧不成书,在一次婚宴上,孙老三和黄老四偏偏坐在一张桌子上。刚开始,因为前来贺喜的都是本村的老乡,两人还能克制。酒宴快要结束时,都有了醉意,一言不合,两人大打出手,幸亏被乡亲们及时拉住。

  孙老三和黄老四打架的事儿被村管会知道了,这事他们必需管,如果不管,就他们两人的脾气性格,决不会罢休。会上,有人说,对这样的人要按照《村规民约》严肃处理,刹一刹他们的邪气。村管会会长黄艳凯坚决不同意,他说:“现在孙老三和黄老四都在火头上,如果直接按《村规民约》处罚他们,无疑是火上浇油,必然适得其反,难以奏效。”接着,黄艳凯打了一比方,说一个人肝火旺盛时,就要给他服用清热解毒的药,才能药到病除。如果给他吃补药,那就火上加火。所以说化解矛盾也要像医生治病,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治愈顽疾。大家伙一听黄艳凯说的有道理,就说:“你说咋办,俺们听你的。”于是,他们进行了分工,黄艳凯做孙老三的工作,黄志刚做黄老四的工作。

  黄艳凯来到孙老三家。孙老三和爱人正在逗小儿子玩,一见村管会会长来,连忙让座、递烟、倒茶。但是听说是管他和黄老四打架的事,马上就耷拉了脸,说道:“这事我跟他没有完。”

  黄艳凯问:“为啥?”

  孙老三气呼呼地说:“他满怨我带他去喝酒,要不是他先动手打人,掰反光镜,怎么能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黄艳凯和颜悦色地说:“你仔细想想,这事你也有责任。当时拦车时,你年龄比他大几岁,为啥不拦住他?”

  孙老三不语。

  黄艳凯接着又说:“事儿都过去十多年了,都乡里乡亲的,还闹腾个啥。非要闹出人命来你才罢休?”

  孙老三的爱人也在一旁帮腔说:“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也该改改性子了,你要真闹出个三长两短来,你叫俺和孩子咋过?”说着,抹开了眼泪。

  孙老三思前想后,觉得再闹下去也没有什么结果,就换了口气说:“只要黄老四不先找事儿,我绝不开第一枪。”

  在黄老四家,黄志刚说:“你光埋怨孙老三叫你去喝酒,腿长在你身上,你要是不去他还能绑着你去?再说了,你们俩本来就是好朋友,谁也不愿意出那个事,既然出了,就要正确对待,吸取教训,千万不能再互相埋怨,更不能记仇一辈子。”

  黄志刚接着又开导说:“现在你们俩日子过得都不错,真要闹出人命来,那是啥结果,咱可得为大人孩子着想啊!”

  经过村管会反复做工作,孙老三和黄老四终于抛弃前嫌,握手言和,又成了好朋友。他俩主动按照《村规民约》交纳了罚款,并在大喇叭里向乡亲们作了检讨。

  对症下药维护平安

  刘增舰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延安整风的基本方针和成功经验,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的重要内容。黄艳凯在化解孙黄两家矛盾,维护群众平安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两人区别情况、对症下药。通过多种方式组合施治,除了两家已有之病,也防未然之病。

  俗话说,人吃五谷得百病。有了病,不能讳疾忌医。治病,首先要查清病灶,找准病因。对于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党员干部应该先把把脉、查查体,根据群众之间存在问题的不同程度与性质,先要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为群众解决好纠纷,维护百姓的平安。

  百姓萦怀,万事不难。对党员干部而言,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对群众而言,他们的合法诉求能得到公正对待,公平正义能在每一个纠纷中得到体现,就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最大实惠”。为此,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之间矛盾的同时,还要放下架子与身段,听一听群众在诉求方面需要什么、盼望什么、急难事是什么、窝心事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完善管委会保民平安的责任,对百姓间的矛盾、冲突施以良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愿。”解决新时期的矛盾,涉及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各种矛盾问题,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维护群众平安的根本保证。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