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勇见李江有了悔意,趁热打铁,说道:“在这场纠纷中,你能带个头把案结了,我会永远感激你,以后遇到法律上的事,我都会帮助你解决!”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就是再硬的冰块也会融化。李江站起身来,握着徐华勇的手说:“徐所长,我听你的,你说咋办我就咋办!”
第二天中午,徐华勇所长、村干部和赵强、李江一起来到地里。经过丈量,李江往后退了30厘米作为地界,在两头和中间又做了标记。
从此,长达5年之久的地界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赵强、李江握手言和。
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才能保平安
刘增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凸现出来,这是我国在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作为各级领导,要勇于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才能及时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是党员干部职责所系、工作所需。一个不会化解矛盾的党员干部是不称职的,是难以振兴一方、发展一方、稳定一方的。
徐华勇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说服“格愣头”李江,让李江心甘情愿的让出“不属于”他的30厘米地,最终让赵李两家握手言和。这个结果让笔者感到:党员干部提高化解矛盾能力有很多办法、很多途径,而理论水平是化解矛盾纠纷必不可少的基础。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遇到矛盾时才能明是非、辨真伪、把方向、顾全局。理论清醒才能思想清醒,思想清醒工作路子才能清楚。
现实中,有些同志在关键时刻把不住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在复杂情况下辨不明真伪,追根溯源,都与理论水平不高有关。要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因为政策法规是解决矛盾最好的钥匙。试想,徐华勇如果是位不懂法规、政策的干部,在遇到矛盾时肯定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努力做到政策通、法规通,此外还要努力提高说话、办事水平。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件事,有的人会说、会办,并办得很漂亮,上下满意,左右高兴。即使事情的结果未必能如当事人所愿,但因为道理讲到位、工作做到位,大家就没什么意见和怨言;而有的人则不会说不会办,四邻不满,上下结怨,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
很多矛盾光靠党员干部说得好,并不能迎刃而解,还要看做得好不好,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做功”也是党员干部化解矛盾的一种基本功。因此,党员干部首先应该严格自律,严守各项政策法纪规定,勤奋敬业,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利益、人民利益。这样,党员干部就会不言自威,做起化解矛盾的工作来底气才足、效果才好,才能为群众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