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秀山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不仅具有基础、保障、先行的功能,还肩负着服务育人的任务,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必备条件,而且后勤员工是被称为不上讲台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学生的培养、成长同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成为主旋律的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目标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来实现。
提高后勤员工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育人意识
后勤人员既是服务者、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是一支不上讲台的育人队伍。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发挥后勤管理服务功能,实现育人目标,必须大力提升后勤员工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及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素质后勤职工队伍。
后勤人员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服务质量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线,后勤工作要结合实际,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服务模式,实施标准化服务管理。要努力做到经常深入各部门、处室,深入教师、学生中了解需求情况,了解服务满意度,在服务创新中强化细节服务、个性化服务、主动服务、延伸服务、增值服务,并通过规范、优质的服务影响学生,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施精细化管理
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是指后勤管理者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办公、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达到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后勤管理者一是要做到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树立超前意识、忧患意识、时间意识;二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树立效率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和责任感,克服生活惰性;三是变“数量服务”为“质量服务”,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要落实精细化管理。一是体现在“细”字上。 “细”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志。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工作的结果,还要注重工作过程的细节。管理者既要对全局了然于心,又必须对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二是体现在“精”字上。“精”首先是要向管理工作要成效。精细的后勤管理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周到的服务能促进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从根本上保证后勤效益的提高。“精”还是促进管理不断创新的动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必须以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自我鞭策,才能适应后勤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增强管理实效
管理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后勤的服务育人功能。后勤管理的对象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个性的大学生,后勤管理者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达到增强管理实效的目的。
一是要理顺“齐抓共管”与“职能管理”的关系,只有在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增强管理效果。二是坚持“管理”和“服务”一致的原则。必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以管理推动服务,以服务带动管理,管理与服务并举。三是处理好“管”与“教”的关系。“管”与“教”是互为作用、相互依存、目标一致的统一体,只有将“管”与“教”融为一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