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日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生执法人员对市内部分大型商场进行检查,发现商场从业人员持假健康证上岗现象特别普遍。在一家商场鞋区,共检查49个健康证,48个是假的。前不久当地卫生执法人员便接到举报,这几家商场有人公开叫卖,能办理假健康证,80元一个。(11月24日《工人日报》)
今年5月9日的《法治日报》也对此类现象进行过报道,称黑龙江哈尔滨一大型商场惊现300余张假健康证,而假证的来源竟是商场附近的一家小“复印社”,制假分子不但可为假健康证年检,还可主动上门拍照“服务”,让人心惊!
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化妆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有毒、有害、放射性作业,幼托机构保育等五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才能上岗。健康证是确保公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服务人员上岗有了健康证,就能减少疾病散播,保护顾客的健康安全。
那么,假健康证何以横行?
一是制假分子有利可图。据报道,在呼和浩特市,过去办理健康证只需50元,因利润空间小,制假分子很少,自从收费上调到153元,利润空间增大,制假分子就多了起来。二是假证持有者可节约办证成本。比如在呼市,办真证件需耗费153元,而办假证件只需80元或更低,集体办理甚至还有“团购优惠”,所以,捡这个便宜大有市场。要知道,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较为贫苦。
除上述利益因素,程序繁琐、监管不当、执法不严,更是造成假健康证泛滥的根源。先说程序繁琐。曾有用人单位直言不讳地向媒体抱怨,正常办理健康证太麻烦,又要体检又要抽血,交钱后需等十天半月才能拿到证,用工用得急、工作找得急的人等不起;而办假健康证速度快且能省钱。
在监管方面,颁发证件的是疾病控制中心,检查监管的又是卫生监督部门,颁发证件的不负责检查,负责检查的却不管鉴定真伪,再加上真健康证防伪技术不高,假证可以做得很逼真,据说连卫生监督部门也“无法分辨真伪”,这种政出多门、你推我挡的监管局面,给假证大受追捧提供了可乘之机。
尤其是执法不严,更让办健康证成了“走形式”。近年来,有人在网上公开叫卖空白健康证,或声称“100元办理健康证,不用体检”,有职业中介收钱收照片代办健康证,也有个别医院交钱不体检就发健康证,在某防疫站甚至信息全假也可办健康证……本为健康而生的健康证,却因执行不严染上一身“疾病”,有关部门确该管一管,给予“体检”和“治疗”了。
在消除健康证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公众安全的同时,在政府财力连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也可以研究免费办理健康证的可能性,既能减轻从业人员的经济负担,又能让健康证真正发挥作用,更能让财政更多地体现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