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2年11月29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预防权力家庭化 廉政教育需跟上

  肖华

  近日,广东有关部门在媒体上进行的廉政宣传中,着重提到了“广东肇庆四会市针对近400名官员配偶开展廉政课程培训”。讲义有这样一段话:“‘贪内助’现象的一再涌现,一方面反映了权力运行中监督约束机制的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复杂化和隐蔽化。(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对干部的配偶进行廉政教育是很多地方的做法,近些年来从查处的很多腐败案件中,发现很多贪官背后都活跃着“贪内助”,她们在这些官员走向深渊的过程中,可谓“推波助澜”,因此一个干部有一个精明的“廉内助”,往往对反腐败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所以,对干部的配偶进行廉政教育是很有必要,很多廉洁的干部也和“廉内助”有很大的关系,如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的妻子正是这样一位“廉内助”。她曾给自己立下了“三不”戒律,即“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东西,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她对送礼者说:“这是在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对干部的配偶进行廉政教育也是可以搞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反腐败工作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干部的配偶”上。一是我们不知道通过这些廉政教育能否把一些贪内助变为廉内助。二是即使我们的干部有廉内助,但是一些干部的其他家属如果没有廉洁思想,同样可以影响干部廉洁。三是有的干部走上腐败道路和情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干部的配偶进行廉政教育往往作用不直接。

  从近些年来贪内助“助贪”的方式来看,有多种多样,有积极怂恿型,一些官员的妻子整天对着政府的耳边吹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别人都大把大把地捞钱,你不捞没人讲你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此类思想。有垂帘听政型,一些官员的妻子利用官员惧内的心理,经常站在背后遥控指挥受贿,甚至有的越权干预。有坐地收赃型,当有人上门求丈夫办事而送礼时,无论他人求办的事情合不合法,认为不要白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笑纳”。然后利用吹枕边风的优势,促成送礼者所托办的事情。有狐假虎威型,她们认为“丈夫当官就是自己当官,自己办事别人一样买面子”,这些人经常打着丈夫的名号,借助丈夫的权利,四处活动,大肆收敛钱财。

  虽然贪内助“助贪”的方式有多种,但之所以能“助贪”,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权力已经家庭化。如果权力不是家庭化,恐怕即使想“助贪”也不可能。干部的权力是来自人民,这些权力是公权,不应该变成私权,不能家庭化,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干部一旦一人得道,往往会鸡犬升天,这是权力家庭化的表现。

  所以,杜绝贪内助更重要的是预防权力家庭化、私有化。这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让权力在规范中运行,无法实现家庭化、私有化。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监督。一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公开透明中运行。二是对干部本身进行监督,推行干部财产公开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并对社会公开。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