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世杰)近段时期,我省各地消费者协会接受消费者关于预付费的咨询和投诉呈上升趋势。一些不法商家以预收款消费方式向消费者宣称“办卡”即享受优惠折扣,待消费者办理后,却又设下重重消费陷阱,不如约提供服务,或者随意降低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次数,令消费者苦不堪言。为此,省消费者协会再次发布消费提示:消费者要慎重办理预付卡,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据了解,部分预付卡消费中,因消费者未与经营者签订服务合同或合同条款约定不清、表述不明等,致使消费者难以维权,十分被动。更有甚者,一些违法经营者关门卷款跑路,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这些问题集中出现在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维修服务等行业。为此,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
办卡要谨慎,不要盲目冲动。不要轻信经营者的蛊惑,不要被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了头脑,要理性、谨慎对待预付式消费,增强风险意识。尤其年卡等高额充值的会员卡,由于服务期限越长优惠幅度就越大,导致消费者在享有大优惠的同时,也承担很大的风险。
慎重选择,仔细甄别。全面了解经营者的市场主体资格、社会信誉、服务水平等情况,尽量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商家。对那些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状况不佳、开业时间较短或未能证明其合法资质的商家推出的预付费服务,要格外慎重。
签订书面协议,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在协议中明确约定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事项。商家提供格式合同的,对协议中的一些霸王条款应该说“不”,消费者不能一味同意,要“货比三家”,选用其他同类行业的商家。
发生纠纷,及时维权。办卡后,如遭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可以向市场监管、商务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申诉、举报,也可拿上证据,例如会员卡或者店面所出具票据、协议等,到店面所在地管辖法院提起诉讼。如遇到恶意圈钱跑路的问题,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