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新良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让人难以忘怀,甚至会影响你的人生。连队黑板报,这个曾经重要的宣传阵地,让我从中得到了历练,也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
1975年,我参军入伍来到北京,经过两个月的新兵训练,被分配到团直通信连。下连队的第一个星期天,我看到一个人正忙着更换黑板报内容,高高的个子,有些清瘦,长得十分精神,后来才知道他姓张,是一位副班长,还是连队团支部宣传委员。可能是与黑板报有缘吧,我不由自主地过去给他帮忙,递递尺子,拿拿粉笔,很快板报内容就写好了。大标题十分醒目,版块格外分明,彩色粉笔勾画着连队新面貌,我感到很开心,从此经常给他帮忙写黑板报。
连队住在三楼,黑板是木板做的,固定在一个木架上,平时放在楼梯口,也可以在楼道里来回挪动,是团里统一配发给连队搞宣传的。那时候没有电视,收音机还是稀缺货,黑板报是连队主要宣传阵地。连队黑板报每周更换一次,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每次出板报,他总是让我给打下手,对我言传身教,就像带新兵,有时也让我练练手。半年过后,这位副班长要去教导队培训,我首当其冲成了板报员。
这位副班长临走的那天晚上,将盛有板擦、粉笔、三角尺等工具的小木箱交给我,有些不舍又有些不放心地对我说:“这块阵地交给你了,不光要守住,更要守好,一刻也不能丢。”副指导员也鼓励我:“别看这小黑板报,它可是咱连队的重要宣传阵地,黑板报不是谁都能办好的,要多研究、多学习,勤学苦练,一步一步提高办板报水平 。”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一定办好黑板报,绝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我先从基本功练起,认真学习隶书、仿宋、黑体字等各种字体,业余时间还到兄弟连队观摩请教。办好黑板报最重要的是写好报头,而后是排版,其次是图案。图案多种多样,点缀整个版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时买不到图案设计的书籍,我就把报纸上每个栏目图案剪下来用,半年时间,剪贴了一大本。后来,我去从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报头资料选》,我如获至宝,赶紧掏钱买了下来,回到连队后反复揣摩,反复练习,的确给板报增色不少。战士们评价版面有进步,就是内容枯燥了点,大都是抄写报纸上的文章。
为了增加可读性,让战士们看得开心,看得有趣,从中受到教育,除了注重增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外,我每次都向团支部要一些好人好事,写在上面,战士们经常看到自己的名字,很是高兴,大家更支持我写好黑板报了。
更换黑板报内容,我一般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为了提高板报质量,我都提前把报头设计、版面内容、花边插图准备好,就这样每更新一期至少用半天时间,每个星期天不仅不能休息外出,还弄一身粉笔沫子。但我每当看到战士们围在黑板报前,一字一句品读板报上的文章和欣赏画面,心中格外欣慰,一种无怨无悔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在连队近四年时间,坚持写好黑板报,办板报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团直属队举办的黑板报比赛上,我写的黑板报被评为第一名,连队干部满脸带笑,夸我为连队增了门面。后来,在全团组织连队黑板报比赛中,我们连队又荣获第一,看到副指导员上台领奖时那春风得意的神色,我心里也是自豪满满。正是这两次凝聚着满是心血和汗水的黑板报比赛,让我小有名气,我不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引起了团政治机关的关注,不久,我就被调到团政治处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从此走上了与文字打交道的路。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随着网络的普及带来的“手机报”“公众号”的广泛应用,黑板报在很多单位早已退出了舞台。但是,我还是常常怀念连队凝聚着奋斗历程的黑板报,怀念那位让我与板报结缘副班长,怀念给我教诲给我力量副指导员。因为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干好每一件事,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作者单位:孟村回族自治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