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 本报记者 鲍娜军
今年36岁的韩鹏,是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佳农警务站的民警。从警16年来,他怀着对公安工作的满腔热情,抱着服务人民的美好愿望,先后在石家庄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桥东大队、警务站上踏实工作、任劳任怨,荣获个人三等功两次,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救助群众300余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他是群众口中的警察儿子
佳农警务站辖区某小区有位姓王的阿姨,爱对别人说,“我有一个警察小子”,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熟悉的人都知道,王阿姨所说的警察儿子,就是警务站民警韩鹏。
2013年春节前的一天,韩鹏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名老太太坐在民心河边,一边叹息一边抹眼泪。攀谈中,韩鹏得知老太太姓王,其儿子因故意伤害他人致死入狱,自己又是一个人,快过年了,看着大家团团圆圆,自己就心灰意冷,走到民心河边有了轻生的念头。韩鹏劝慰了老人近一个小时,才让老人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从此以后,每次巡查的时候,韩鹏都会到王阿姨家坐一坐,有事没事打电话问候一声,逢年过节更是带上妻子孩子到王阿姨家里看看、说说话,做点儿自己能做的事,帮助王阿姨走出了儿子入狱带来的阴霾。
2015年5月16日,韩鹏又来到王阿姨家门口,他打电话没人接,到门口敲门没人应,邻居也说这两天没有见到人。韩鹏不放心,再次拨打了王阿姨的电话。这时,房间内隐约传来了电话铃声,职业的敏感使他顾不上许多,在大家的帮助下撬开了房门。发现王阿姨躺在卫生间里一动不动,他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原来,王阿姨两天前突发疾病,身体不能动,话也说不出来了。住院治疗期间,韩鹏始终陪伴在王阿姨身边,直到王阿姨康复出院。从那儿以后,王阿姨逢人便说:“我有一个警察小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群众有困难 他能顶上去
工作中,韩鹏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2009年11月,石家庄市突降大雪,一辆货车在国道上侧翻。接警后,韩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司机没有受伤,只是面对散落一地的新鲜蔬菜,一时间不知所措——这是他的全部家当,就等卖个好价钱,然后回家结婚。了解情况后,韩鹏一边联系救援,一边劝慰司机。看到司机的苦恼和一地的蔬菜,韩鹏灵机一动,与司机商量把满地的蔬菜便宜点儿卖给附近的村民,一来可以减少损失,二来附近的村民也可以买到新鲜蔬菜。司机一听马上高兴了,但立刻又犯了愁:“怎么才能让村民过来买呢?”韩鹏看出司机犯难,猜到他的心事,安慰司机说:“我去村里帮你宣传。”紧接着,韩鹏跑遍了附近的几个村,挨家挨户宣传这里的蔬菜新鲜,还比超市便宜,并向村民们介绍事故情况和小伙子的困难,号召村民到事故现场买菜。在韩鹏的努力下,不到两个小时,散落的蔬菜变成了一沓钞票。司机含着热泪不停地向他鞠躬,韩鹏却说:“真要感谢的是前来买菜的热心的村民,是大家在关键时刻伸了援手。”
敢于担当不言苦
“敢于担当不言苦”,作为一名警察,做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基本要求,也是价值取向。一线的韩鹏,出警车是他的课堂,群众是他的老师,每次警务活动就是对他的考试。
2015年8月,当出警被吵架的小两口误解时,他懂得了一名人民警察必须耐得住性子、咽得下委屈;2015年9月,当因工作一个月没回家被妻子拒之门外时,他懂得了一名人民警察,必须认清大局、舍得付出;2015年10月,当用6小时的耐心劝下轻生男子时,他懂得了一名人民警察,必须懂得换位交心、排忧解难;2015年12月,当跳进寒冷的河水救出落水者时,他懂得了一名人民警察,必须在关键时刻舍得上、冲得出。
警务站民警不像刑警的工作那样充满了惊心动魄、斗智斗勇,也不像交警的工作那样上路执勤、维护交通,他们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处理小事小情小问题,但是他们知道,让人民满意的警察才是好警察,为人民服务才是他们工作的核心。“人民警察为人民”,韩鹏也是其中一员,他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着辖区的群众,用真心换来辖区居民的安宁。
“做‘幸福庄’里最美的警察”是韩鹏的心愿。韩家祖孙三代从警,公安工作对韩鹏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谋生的职业,它更是一种延续一种传承一种荣耀,他愿用一生的忠诚和热忱去捍卫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