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7年12月04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创新普法永远在路上
——聚焦沧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今天我来当“法官”
送法下乡

    梳理十九大报告,不难发现,通篇都贯穿着“依法治国”的理政思路:国家安全,需要加快法治建设;社会治理,需要法治方式;惩治腐败,需要厉行法治;百姓福祉,需要法治保障……在这曲法治强国的旋律中,最强劲的音符莫过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已被明确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坐标上,沧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开创了沧州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 文/图 陈兆扬

    (一)

    “你家羊吃了我家麦苗儿,这样的事儿在农村不罕见,因为这事儿打起嘴官司也是可能的。这事儿说小不大,却可能影响到邻里关系,甚至矛盾激化产生恶果。如果你是法官,该怎么调解怎么办案?”只见9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法官”,有模有样地断起了案。经过“案情回放”“七嘴八舌”“你来我往”“一锤定音”4个环节之后,一场家常官司被解剖得一清二楚。这是黄骅镇东孙村“今天我来当法官”的活动现场。

    用百姓身边的事说百姓身边的人,判案的过程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普法课,在尝试调解纠纷的同时,法律知识已悄然植入了村民们的心里。这种新颖的形式寓教于乐,更易于被百姓接受,更易于传播法治理念和法律常识,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像这样的活动,在沧州市的社区、学校、企业经常可以看到,这是沧州市全面实施“法律八进”(即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家庭)工程的一项创新之举,其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普法系统的一致认可。

    (二)

    在普法宣讲的道路上,沧州的普法工作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创新,每天都有所收获。

    自“七五”普法以来,沧州的普法教育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尤其是在新媒体普法阵地建设上,于全国、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以互联网时代的“新未来”与“新挑战”为契机,沧州市司法局、沧州市普法办公室积极开拓“互联网+”新思路,探索新媒体普法新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如今,沧州市的新媒体普法工作已经跨入了全省、全国的先进行列。

    自今年以来,在“头条观察”公众号公布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头条号月排名中,我市实现了“五连冠”。在《人民日报》《人民网》舆情中心公布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双微”周排名中,沧州新媒体普法团队连续名列前茅,仅黄骅市司法局就获得了46个周冠军。任丘于村司法所多次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新媒体周排名、月排名的第一。任丘华油会道战司法所所长高强,潜心研究新媒体普法,并把新媒体普法工作与基层司法所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另外,中捷和东光的新媒体普法工作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6年,“沧州普法办公室”“黄骅司法”2个微博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政法新媒体”称号。沧州市司法局、黄骅市司法局联合拍摄的我市首部普法微电影《群主的烦恼》,荣获“全国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优秀奖,受到了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的表彰。

    (三)

    自“七五”普法以来,沧州市狠抓各类对象的普法工作,并把领导干部普法工作和青少年普法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建立并实施了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治度、市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治度。今年,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集中学法160余次,市、县两级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150余次,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理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以及金融、食品安全、土地管理、房地产、审计、城乡规划、环保、安全生产、企业改制、依法行政等方面,使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得以提升。

    在集中讲解的同时,市直工委还建立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自习室,把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以及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内容列为必学科目,要求市直单位处级干部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8小时。

    另外,市、县、乡党委政府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决策之前学法,决策请法律顾问把关,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处理重要事务的必经程序。

    强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着力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在我省率先开展了“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此活动由市关工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和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协会联手,通力合作,2000余所学校踊跃参加。

    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市中小学实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配备了法治副校长2646名,集中培训学校法治教育工作人员3000余人次。建设了专门的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了青少年学生课外道德法治教育重要阵地。

    成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志愿者”组织,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与市精神文明创建办公室积极协商,在《沧州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加入法治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的内容,并在年度工作要点等年度普法知道文件中加入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的内容。

    (四)

    党的十九大已经吹响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号角,一曲法治强国的华美乐章已经响彻举国上下。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这为每一位普法工作者又增加了自信。

    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同时,报告中还提出了对普法工作新的要求,那就是“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五)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如何让十九大精神在沧州的普法工作中落地开花?成为沧州普法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然而,沧州普法人的目标是明确的——为沧州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思路是清晰的——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

    从宣传内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要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从宣传形式上,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传统宣传阵地与新媒体普法矩阵的作用。紧随法治建设和时代发展步伐,线上带线下,线下促线上,努力使普法阵地格局更加立体化,普法形式更符合新时代普法工作的发展规律。

    从队伍建设上,致力于打造一支讲政治、懂业务、高素质的普法宣传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要求,充分发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3支队伍的作用。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另外,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等参加普法志愿者活动,形成法治宣传教育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大格局。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样的道理,沧州的普法人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于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为己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

    创新普法,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