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鲍娜军
“警察,你们赶紧来吧!我的东西都丢啦……”3月4日凌晨,伴随着急促的报警电话,石家庄市公安局循环化工园区分局的民警们立即投入战斗。在随后的十二天时间里,在民警们二三百人次的调查走访中,20多件古玩被盗案顺利告破,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凌晨:陈家灯亮了 关闭的门大开
3月4日凌晨,家住石家庄市藁城区丘头镇的陈某家失窃,20多件珍贵古玩被盗!陈先生报警称:凌晨4时,他起床上厕所时,发现平时夜间关闭的走廊灯是亮着的,紧闭的屋子门也大开了。他赶紧上楼,发现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楼上收藏在柜子里的20多件珍贵古玩都没了。
想想这些被自己视为珍宝的古玩,一下子都不见了,想想进行古玩收藏时付出的诸多辛苦,电话中,陈先生哽咽起来。
现场:作案时间短 失窃藏品较多
接到报案之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勘查与梳理工作。根据陈先生的案情陈述,丢失古玩数量大、价值高,案情重大!该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破工作。
在与陈先生的多次交流后,办案民警发现,当日,陈先生睡觉时间较晚,晨起时间又较早,因此推断嫌疑人作案时间不长,而且此次陈家失窃的古玩数量较多。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可以看出嫌疑人对受害人家庭布局比较熟悉,警方初步判定:是熟人作案。
回忆:来往的买卖 看过藏品的人
到底是谁盯上了陈先生的藏品?
是谁如此熟悉陈家的藏宝布局?
是谁在明知犯罪,还在铤而走险?
办案民警反复引导陈先生进行回忆,到底有谁来过家里看到过这些收藏品,是谁对陈家的藏品意犹未尽?又有谁准确知道这些收藏品的位置?
另一组办案民警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终于在离陈先生家不远的一个摄像头下,剥茧抽丝般发现了嫌疑人的踪迹。昏暗的灯光下,一辆摩托车载着两个人自远处驶来……又一辆摩托车驶来……
线索在一点点汇集,思路在一步步厘清。警方初步将嫌疑人身份锁定在两年前来陈先生家里看过砚台的刘某(化名)身上。
刘某,出生于1972年,元氏县人,一直经营古玩生意。
办案民警经过大量的比对和验证,最终确定刘某就是主要犯罪嫌疑人。3月16日,民警兵分3路将3名嫌疑人全部抓获。
交代:古玩店赔钱 决定做“大事业”
归案后,刘某交代,近两年来,其经营的古玩店赔了十几万元,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刘某家庭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困难面前,刘某开始动了歪脑筋。
苦思冥想中,他想起两年前在藁城丘头镇一个古玩收藏者陈某家里看到过一个砚台。该砚台价值连城,当时就是因为价格原因,刘某没有买到这个砚台。而收藏砚台的陈先生是个古玩爱好者,家里除了被刘某收入眼中的这个砚台外还有许多值钱的宝贝。
刘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样搞古玩收藏的朋友董某,两人一番密谋后,又叫来了董某同村的朋友王某。三人商议后,决定做一番“大事业”。
下手:摩托车踩点 编织袋里背货
3月3日下午,按照三人的预谋,董某和王某骑着一辆摩托车前往陈先生的家中踩点。4日凌晨,三人分成两辆摩托车先后到达陈先生家附近,停好摩托车后,三人走街串巷步行一段时间,翻墙进入了陈先生家中。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帽子、口罩和手套,将自己打扮成“蒙面人”,亮灯,悄无声息的将20多件古玩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编织袋里,而后开门,大摇大摆背着装有20多件古玩的编织袋,走出陈家。
藏赃:小路逃回家 鸡窝下挖地窖
借着灰蒙蒙的夜光,3名犯罪嫌疑人带着藏有20多件古玩的编织袋骑着摩托车一路快跑。
为避开装有监控系统的大路,三人改走没有监控摄像头的乡间小路,来来回回,路线曲折。三人在将20多件古玩运回元氏后,放进提前在董某家鸡窝下面挖好的地窖中。
杂草铺盖、地窖掩埋。嫌疑人原本的如意算盘是:等过几天,风头一过,就将古玩出手。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把偷来的古玩卖出去,公安民警就将他们捉拿归案了。
目前,三名嫌疑人已被刑拘。
提醒:私人藏品更应注重保密珍藏
采访中,石家庄市公安局循环化工园区分局刑警大队长郝春旭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家中藏有宝贝,更应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院内外、室内外应安装监控、报警设施,珍贵物品要妥善存放保险柜中,邻里之间要相互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