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5年02月13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进一扇门 见一个人 办成一件事
——张家口市司法救助“一站式”服务侧记

  

  □ 本报记者 梁燕

  通讯员 张帼霞 郑硕永

  走进张家口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干净整洁、舒适明亮。大厅采取开放式的多窗口一站式服务模式,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管理、社区矫正,受理服务在接待大厅即可实现,休息座椅、阅读材料、老花镜、雨伞、雨披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中心基本实现了司法行政各项业务从‘散’到‘聚’的转变,‘一门办多事’的服务举措,确确实实方便了群众。”据中心负责人索娟介绍,过去公证、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服务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群众在解决法律问题时经常是“一事进多门”,既浪费了时间,又牵扯了精力,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的建立,让群众进一个门,办多项事,省去了奔波劳顿。

  “现在只要你进了这个门,只要找到其中任何一名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就会一帮到底。这就是我们创建的‘进一扇门、见一个人、办成一件事’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有效破解群众在寻求法律服务时‘门难找、事难办’的难题。”索娟介绍,大厅内设有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公证管理、司法考试、法律咨询等司法行政业务,每天,律师、公证人员、人民调解员等轮流值班,对来电来访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妈,小亮(化名)最近是不是又长高了?学习咋样?有啥困难您老就跟我们说,我们尽量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解决。”索娟在电话回访时对受助人说。这是张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法律援助中心转送的内蒙古某监狱服刑人员郭某法律援助申请案例,内容是为其子小亮办理户口,解决入托上学困难。郭某与高某(女)因贩毒分别在押,二人育有一子,现由其姥姥在张市抚养居住,孩子眼看着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无任何出生证明导致无法上户口,服刑的郭某终日牵肠挂肚,抚养外孙的姥姥薛某更是焦急万分。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中心工作人员查资料找依据,跑医院觅证据,多次往返于计生委、街道办、派出所等部门,终于在2014年11月份在新华街派出所为小亮办理了户籍证明,上了户口,解决了入学问题。

  2014年7月,农民工张某、樊某来到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二人称2011年在下花园区某工地打工,年底结算工钱时,包工头共拖欠二人工资91650元,多次索要均被包工头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期间二人多次投诉无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中心求助。了解到实际情况,中心负责人仔细审核二人所带材料,即迅速予以受理,并指派市中心律师负责该起讨薪案件。针对二人有包工头亲笔签名的工资欠条后,律师指出案件可不经过劳动仲裁,直接到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并迅速为二人写好诉状,共同到当地法院立案。首次开庭时,当援助律师冒雨来到法院时,申请人不禁感叹道:“法律援助律师不为名、不为利,是真心为百姓服务啊!”在庭审中,律师针对被告的抗辩,指出工程质量问题不能成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借口。最后法院支持了二位农民工的诉讼请求,判决被告全额支付拖欠工资。

  据介绍,张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自2014年7月正式运行以来,集中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公证办理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并开通24小时法律援助申请热线12348,受到广大市民欢迎。截至目前,中心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8件,办理公证案件35件,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600余人次,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援助服务800余人次。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