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6月26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一次失败的婚姻,使她不愿再踏进婚姻的殿堂;一次痛苦的恋爱,使她受尽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如今,她只想好好爱孩子、好好陪父母,却只能等到10个月以后……
枷 锁

  

  本报记者 李胜男

  逃离围城

  那一年,玎玲(化名)只有21岁。

  性格开朗、爱好打扮的玎玲,有很多人追求,但她只喜欢文博(化名)。父母不同意家境一般的文博。在欢庆喜悦的婚礼上,没有父母的祝福,玎玲有一丝落寞,但为了爱情,她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浪漫的爱情很快被琐碎的家事冲淡,两个人时不时争吵,但玎玲没有想过离婚。几个月后,玎玲怀孕,在家养胎。其间,文博也不去工作,两个人靠着婚前攒的一些钱生活。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玎玲几次催促文博,希望他努力工作,为家庭和孩子奋斗。然而,雷打不动,文博一门心思在家闲着。

  不久,孩子出生了。粉嫩嫩、肉嘟嘟的女儿为这个频繁争吵的家庭带来了短暂的欢乐,继而依旧是为坐吃山空而争吵。2005年,孩子一周岁的时候,玎玲和文博离了婚。

  离婚后,玎玲借钱开了一个服装店,店面不大,但每个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因为做生意很忙,玎玲将女儿托付给姐姐照看。

  爱情陷阱

  

  进货、卖货、带孩子……玎玲的生活很充实,爱情也悄悄走来。

  2012年秋季,玎玲收获了爱情。经一个要好的姐妹儿介绍,玎玲认识了落落大方、风趣幽默的东北小伙儿康辰(化名)。由相识到相恋,玎玲和康辰从陌生变得熟悉。后来,康辰偶尔向玎玲提起冰毒,说那东西缓解疲劳、排解烦闷,并说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在吸,玩一次两次根本不会上瘾,信任康辰的玎玲慢慢被同化。

  一次,康辰、玎玲和朋友们一起吃饭,酒足饭饱后几个人一起去“溜冰”。已经有了“一两次不会上瘾”想法的玎玲很好奇,也就跟着去了,而且尝试了她的第一次“溜冰”。第一次之后,玎玲没有上瘾,她更加确信康辰的话,于是,在第二个月她又尝试了第二次。第二次之后,玎玲便再也由不得自己,经常和朋友一起吸食冰毒,没朋友相约时就自己买来吸。

  一个月、两个月,玎玲在吸食冰毒中越陷越深。后来,为了满足自己吸食毒品的需求,服装店交给看店的服务员,孩子交给姐姐照顾,玎玲自己整天关在家里吸毒,没毒品了就打电话给康辰,让他带来。

  “你变了,我们都快不认识你了。”电话里,玎玲以前的朋友们经常这样说。玎玲不承认,说不是自己变了,是朋友变了。后来,玎玲发现家里的桌子在动、书架在动,甚至能听到隔壁邻居说话的声音,“那些应该是静止的,怎么能动呢?我的耳朵也不可能那么灵吧?”偶尔清醒的玎玲发现,她感知的全世界都在“变化”,其实那是自己在变化,是毒品改变了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她发自内心地呼喊着。

  然而,呼喊没能浇灭她对毒品的渴望,她在毒品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亲情救赎

  康辰没打招呼失踪了,玎玲急得四处打电话寻找。在毒品的作用下,心烦气躁的玎玲爬上18层的高楼。望着楼下络绎不绝的人群,想着康辰的不辞而别,玎玲想跳下去,想一死百了。

  就在下定决心跳下去的瞬间,玎玲突然想到了女儿,那个可爱听话的女儿。“我死了,女儿怎么办啊?没有爸爸已经很可怜了,如果再没有了妈妈,我的女儿该怎么办啊?”玎玲欲死的心一下子被揪了回来,而且被揪得生疼。

  痛哭流涕后,玎玲决定戒毒。毫不犹豫,玎玲来到省女子戒毒所自愿戒毒。在戒毒所里,干警们开导她,为她进行心理治疗,还为她量身定做了营养餐。“吸毒的时候只有50公斤,现在我都70公斤了。”玎玲说,自从来到戒毒所,除了身体上慢慢恢复了,更令她欣慰的是,她又找回了亲情。

  “女儿每个月都来看我。”玎玲的眼里满是母亲的慈爱。她说,等回去了,她一定好好孝敬年迈的父母,多陪陪女儿,补偿补偿女儿错失的母爱。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