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继先 赵洲
“民警郭增喜摔婴”、“法官嫖娼”事件,一次又一次冲破了法律的红线。这些败坏政风的反面典型,也一次次给政法队伍建设敲响警钟:不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去守住底线,不行!
守住底线,应反思职业教育是否与时俱进。剖析诸多事件,不难看出,个案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淡薄,职业道德被抛到“九霄云外”。政法队伍中的这类败类固然是职业教育中极少数的“冥顽不化者”,但是否也提醒我们,职业教育是不是跟不上时代节奏了?一些机关、单位总是习惯恶性问题暴露之后,才想起下大力整顿,职业教育形式也仅仅限于开开会、写写体会、看看展览、听听讲座。职业教育效果究竟如何考量?年年搞的教育活动,是不是走了形式、走了过场?如何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深处真正具有刻骨铭心般的触动?职业教育机制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难以奏效。
守住底线,应反思制度监管是否发挥作用。摔婴与嫖娼,发生于“八小时”之外,“八小时”之外难道就无人监管?政法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制定的各种制度约束,到底执行效果如何?制度定得不少,具体落实得不多。一些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习惯于放大成绩、浓缩问题,习惯于你好我好大家好,怕得罪人、丢选票,监管软了,政策宽了,纪律松了,这正是问题产生的温床。
守住底线,应反思惩戒机制是否得到落实。把“不出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不注重从根本上预防问题,不注重严惩顶风作案出了问题的人和事。出了问题,不能直面对待,下面捂着,上面包着,甚至顶着不让调查,怕影响单位或集体形象。久而久之,个别人就不把问题当问题,把大问题看成小问题,淡化问题意识,那就最容易出问题。另外,今天因为出了问题受到了惩戒,明天没有因为出问题而受影响,反而得到提拔与重用,惩戒也就没有威慑,不疼也不痒,岂能称之为“惩戒”?“惩前毖后”,前问题未得到严惩,怎能提醒后者慎行慎为?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体负面事件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平时恶习的必然表露。细节决定成败。总是盯着大事儿,把小事情放在一边,漠然视之,不屑一顾,到头来大事儿没解决,小事儿问题成堆。平时注重小事儿,关键时刻体现大气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时时刻刻注重小事小节,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大问题发生,从大节上守住底线。
当然,单凭外界制约许多时候难以救治自作孽者,知法、执法人自爱、自重,时时扎牢“紧箍咒”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