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燕 通讯员 孙华卫 米继先
走进张家口市阳原县,才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什么是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初秋时节,汽车在张石高速行驶。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泥河湾地质带在眼前曼妙地铺展开来。罕见的平顶状山岭上依稀移动着十数处羊群,难觅牧羊人;金黄色的田野里不时传出农户收割玉米的嬉闹声;路边的草滩上拴着的驴、骡嚼着尚青的秋草,喷着响鼻,居然没主人看守。
车过三马坊、东城镇,记者停车走进一片果实累累的葡萄园,纵深处,才见到一位葡萄农。记者好奇地问:“这大片葡萄园都是你的?看得过来?”他憨笑着说:“这是20多户的葡萄园。种植5年了,从没有大量偷摘的事儿,用不着看管。过路人吃几串,给咱阳原葡萄做广告,是桩好事,你们也尝尝!”
恬静、大度、好客!记者惊诧之余,不免心掀波澜:东方人类从这里走出来,200万年惊涛骇浪,生生不息!难道泥河湾文化正是阳原县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先进县的深厚底蕴吗?
党政统揽无折扣
接下来的采访,记者有机会接触到县乡镇一些领导干部。阳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多顺的一席话颇耐人寻味。他说:“泥河湾积淀的人类文明,确实滋润了阳原县这一方热土的民俗、民风,培植了县域良好的社会环境,但这不是‘平安阳原’的全部。平安建设先进县,是两届县委、政府带领28万人民群众打拼出来的。”
张多顺说:“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诉求、矛盾纠纷十分尖锐的凸显出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阳原县同样不会例外。
平安,不是等靠来的,各种纷争冲突和安全隐患 也不会自生自灭。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清醒认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当作党政第一要务,当作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来抓。”
据介绍,以“小平安促大平安”是县委、政府建设平安阳原的反复酝酿达成的共识。他们以创建“平安乡镇”为突破口,县委书记、县长直接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在创建中坚持的“三个纳入”也是该县创造性的举措:将创建活动纳入党建工作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年终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由县领导直接挂钩乡镇创建工作责任,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分别挂钩一个乡镇,把领导者的工作能力、敬业精神放在基层的平安建设中去考量。
在阳原县,政法干部编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不专门设置综治委主任。各乡镇党委书记一身二职,直接兼任。副书记则兼任综治办主任。创造活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不用逐级汇报、直接就进入党委议事日程。最显见的成果,是全县5镇9乡创建工作全部实现四有目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党政统揽,不折不扣落到了实处。
法治网络全覆盖
没有法治建设作保障的社会平安易碎。
在阳原县每一处采访,都会强烈感受到法治建设浓重的氛围。陪同记者采访的政法委副书记李志斌介绍:县委、政府的决心大,齐抓共管的综治局面早在几年前就全面铺开。目前,全县已健全和完善了301个村综治工作站,并配备了综治专管员。建立综治小区2679个,综治小组达到了10796个。按照每村5—10人的标准,建立村级治安巡防队301个,队员人数达到1807名。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依托村(居)综治工作站的组织网络,完善了治保会、民调会、巡防队、法律援助和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与村级维稳办等各种形式的组织建设,完善了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基层稳定中尽显本领。
李志斌说:阳原县连续八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刑事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固然与良好的民俗、民风有关,但浓厚的法治氛围不能不说是阳原县的一大特色。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总投入高达670万元的“天网覆盖工程”;“治安、防控六张网”的常态运行,使可防性、多发性案件得到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遏制。历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8%。
平安建设的各种创意活动,也在各个村镇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记者在东城镇与镇领导、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中了解到:该县在村级平安创建中,开展了“四级联创”活动,即:村民个人创“标兵”,村民家庭创“五星”、村民小组争“红旗”,村级两委夺优秀。
遍地织锦,装点出阳原县靓丽的综治色彩。
平安带来百业兴
唯安居,才有乐业;有平安环境,才有谋划经济发展的宏图。
在阳原县境,“一领五会”活动十分活跃。这是村级平安创建工作中的绽开的一朵奇葩:即以村党组为统领,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和谐促进会、村产业促进会联动运行的工作机制。在这一新机制作用下,2009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了基层经合组织32个,目前总数达到80个,入社农户13000多户,经合组织产值达2.3亿元。全县各乡镇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加工格局。村村有事可谋,人人有事可做,县域的平安指数想不增长都难!
在座谈中,东城村书记武贵禄向记者反馈:“我们村是全县的皮毛重点村。近年来,碎皮加工总量占全县的70%以上,产品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皮毛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这一支柱产业之所以能在这里做大做强,得益于近年来县内全面推广‘平安建设’。县法院、检察院在‘平安建设’的大环境下,法官、检察官多次到村内开展普法宣传,并向广大皮毛户公布了‘法律服务电话’,仅今年就无偿指导我村几家大的皮毛户订立、审查和完善合同40余份,有针对性地给村皮毛协会提出司法建议或对策性意见6条,为我们避免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法律就在身边,法官、检察官就守着企业服务。与我村有皮毛业务往来的国内外商客交口称赞这里的投资环境!”
东城村的皮毛加工是阳原国际裘皮城的一个缩影。这个有着5万农民参与、有200家外资外商投资的品牌产业同泥河湾地质带一样已成为有张力的名片,不仅奏响了阳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强音,也为阳原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希望。我们相信,阳原——东方人类故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这颗镶嵌在桑干河畔的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