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军峰
民以食为天。央视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风靡了整个中国,至今回看仍令人津津乐道。我想,它的魅力在于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描绘感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庭观念、生活态度以及故土难离的情感。人们收获、保存、烹饪、制作美食,并在这种过程中演绎和传承食物所承载的味觉记忆、饮食习俗、文化底蕴与家常情感,也深深留恋着心底那份浓浓的烟火气。
五岁时,我就跟在奶奶身后,在家里厨房间跑进跑出,每次奶奶做饭时,我就坐在土灶前帮奶奶添加柴火,还没灶台高的我总是踮着脚尖,伸着脖子,望着奶奶做的美食。记忆中,奶奶做得最好吃的要数锅贴饼子和芸豆菜饭。在做饭结束后,趁着灶头里还有余温。将小个头红薯埋进去,过一会儿取出来,红薯软绵香甜,特别好吃。
那时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地里没活了,闲下来的母亲会为全家做丰盛的饭菜。那时的冬天真冷啊,寒风真能刺进骨头里,孩子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放学路上只露着两只眼睛,睫毛上都能挂着白霜。远远看到自家屋顶上炊烟袅袅,也不管路滑,飞快地跑进院子,空气里弥漫着阵阵香气,母亲在为我们熬制大锅菜,灶火里火苗袅袅,土豆、豆腐、蘑菇、粉丝、海带等食材在大锅里翻滚着。锅边贴一圈黄澄澄的大饼子,房檐底挂着一串红辣椒,母亲熟练的摘下两枚干辣椒,捏碎放在大锅菜里,辣酥酥的调味。那时写完作业后,我特别喜欢爬到屋顶上,远远眺望从家家户户烟囱中冒出的袅袅白烟,闻着飘出的一股股饭菜香味,心里莫名就生发出一种恬静与美好,那烟囱中飘出的白烟便是人间最美的烟火味。
长大后进了城,厨房里没了灶头,曾经的袅袅炊烟渐渐飘远,取而代之的是罐装的煤气灶和天然气灶。无论换成怎样的做饭工具,母亲总会把厨房里的这种烟火味烹制的精彩纷呈。丝瓜炒鸡蛋、酸菜炖粉条,凉拌黄瓜,锅蒸大菜包,母亲那娴熟自如的动作似行云流水一般轻巧,宛如一位琴师在丝弦前挥洒心中的激情。母亲端上饭桌的那一盘盘带着烟火气息的素菜像一首首田园诗,更像点亮朴素生活的纯净明眸,凝聚着母亲无限的爱心与匠心……
我怀念儿时的灶台和袅袅炊烟,我更喜欢家中那只有三四平方米的小小厨房,这里有人间最美的烟火味,一勺油、一匙盐、一道菜、一碗汤,一家人、一餐饭,一世缘、一生情,有滋有味、有情有爱,令人心生爱恋。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