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风林
近日读《河北法治报》,看到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同仁的一篇见义勇为的文章,甚为感动。同时,我的思绪像长了脚,把自己拉回三十年前,一件往事浮上心头。它,也是我亲历的一件事情。
那个夏天,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独自去省城出差。那个时候,我二十出头,个子不高,身子瘦瘦的。我上穿一白色短褂,肩挎一绿色背包,单位的材料、文书在包里,车票和几张人民币胡乱塞在左侧的上衣兜中。
进站、验票,我随着人流靠近车厢门,人们都自觉排队慢慢往前走。突然,我感觉后边有乘客在拥挤,我本能地向后边抵抗着,这时发现身后有一个肥胖的高个中年男人正用力推搡着。我乜斜他一眼,高声道:“别挤了,按顺序上!”同时我蓦地见到一只手倏地插入我的上衣兜,那人民币正夹在那人的手指间。不妙,我遭盗了,第一时间脑壳里充盈的是这个字眼,接着一丝恼怒的思绪充盈大脑:“竟偷我,我是谁,狂妄的贼!”
就在刹那间,我厉声道:“放下,你这蟊贼!”那只手哆嗦着闪开,纸币重新坠入我囊中。我回头大喊“小偷”,那高个肥贼急转身,向车后逃去。我一个箭步跨出去,一手抓住他的衣袖,他一下挣脱快步逃走。
“站住!”我不知道心中哪儿来的力量,高声吼着。人们急匆匆涌向车厢,我却向着反方向追。“抓小偷,抓小偷!”我一边追,一边喊。那高个贼回望我一眼,我怒目圆睁,那坚定的眼神似燃烧的烈焰。他大步向车后跑去,随即恶狠狠地低声道:“再喊,我捅死你!”我愣怔片刻,那贼一跃迈下站台,俯身一溜钻进车厢下的铁轨,向火车另一侧跑去。
铃铃铃……火车出发的铃声响了,我见那盗贼如兔子般逃得无影。望着空无一人的站台,我犹豫着,扭头跑向车门,失望地踏上火车。
隆隆、隆隆……列车徐徐离开车站,我站在列车的窗边,茫然望着窗外,思绪万千。
我想,我身单力薄,贼寇身壮体健,如果我与他只身较量,我自然不是他的对手。他说的“我捅死你”也许并非虚言,犯罪分子要防身防抓,一般会随身携带凶器,而我却是赤手空拳,若如此比较,我与他搏斗,自会吃亏。那么,他怎么没能偷窃成功,却冒死逃之夭夭呢?自然是邪不压正的底气,我那目光锐利、神情严峻、怒火冲天的气概似乎有着雷霆万钧之力,逼迫着那贼宼魂飞丧胆地溜走。
遗憾的是,我的故事与廊坊同仁的故事不同,我面对的歹徒跑掉了,那个歹徒受到了法律的惩罚。想来,虽然我在当时时间有限、空间受阻,且没有公开法官身份,但是在我的故事里,法官的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却起着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光过去了三十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许多往事已淡如烟花,无影无踪,唯独在火车站台上发生的这件事,时常如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一幕一幕闪现。
(作者单位: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