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小凤
这两年,我开始从事审管办工作了。
从业务到综合、从审判到管理,我看到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激情求知有过,艰苦探索有过,摸爬滚打有过,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审判管理“门外汉”,成长为一个数据管理、案件评查、指标考核等信手拈来的“老同志”。
2017年初,在从事审管办工作伊始,我面对各项考核指标一头雾水,虚心向已经转岗法官助理的“师傅”学习。每天都要去“师傅”的办公室好多次,从收结案、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平均审理天数、发改率、调撤率、裁判文书上网率、庭审直播率等一系列指标,一项一项学习、熟悉、掌握。
随着法院考核指标的增多,必须学习信息化相关知识。这次,“师傅”也帮不了我了,于是开始向中院前辈学信息化管理,向网管学基础信息化知识。苦心人天不负,从司法公开平台、智慧法庭综合支撑平台、审务通管理平台、电子卷宗系统,到审务通管理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各类系统,从运行原理、基本架构,到管理知识、应用技巧,终于烂熟于心。
学得差不多了,真正的应用才是最大考验。刑事案件被告人判决生效情况统计,民事一审、二审、再审结案标的及执行到位金额等各类数据统计,以及各类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涉及工作项目多,数据繁杂,只能一遍遍统计、验证、分析,再统计、再验证、再分析,其中循环往复的心酸和辛苦,只有经历过才能懂得。
2017年初,为了督促各办案团队,审管办每周都要考核,加班加点成了我们审管办的常态。从事过案件审理工作的我,深知每件案子的审结都不易,如今从事审判管理的我也必须要对我统计的每一项数据负责。
本以为经历了漫长的学习、摸索和磨练的过程,做审判管理工作一定会顺风顺水了,但现实总是那么“调皮”。因为院里的考核不理想,督促通报成了我的主要工作:身份证信息录入不全的督促,网上预约立案超过七天未审核的督促,电子卷宗不合格的通报……经常有同事会问我“今天又通报什么呀”,也听到有的同事会说“审管办啥也不干,就知道通报”,有的同志因为通报多受到领导批评对我有意见。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时而感到委屈,可是我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日子一天天过去,监督通报依然在持续,绩效考核和信息化考核成绩终于取得了显著进步。
慢慢地,同事们开始理解审管办的工作,由我们找办案团队单项沟通,开始变成互相沟通。换季了,有的办案团队不清楚庭审着装规定,我会及时告知;有的团队不清楚庭审排期的规定,我及时解答;有的不清楚电子卷宗的规定,我随时发过去;有的法官还经常主动来审管办,分析团队弱项指标,和我们沟通提升绩效考核的办法……当然,随着绩效考核成绩的进步,我们通报的频率降低了,以前大家不愿意被通报,现在有时还给我们打电话,问绩效考核的表格怎么还不发,各办案团队都想知道自己的考核水平,以便通过考核表查漏补缺。
两年了,我从审判管理的新手成为“老同志”,各项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盘点这两年来收获的眼泪、汗水和微笑,希望这时间如光,折射出一道灿烂微笑的七色彩虹,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和梦想,照亮每一个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默默奋斗的法院人的道路和梦想,照亮这个正在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民族的道路和梦想。
(作者单位: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