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刘波
由一块块岩石砌成的一排老平房,房子周围树木茂盛,显得格外清静,这里便是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记者到访当天,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王少博全天要在这里审六个案子。
“王少博能吃苦,有上进心。”在等待王少博的时候,同是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的张敬民向记者这样介绍说。
王少博2009年从部队转业到法院民事审判庭工作。由于民事案件种类繁杂,很多案子牵扯的关系复杂,王少博为了学习业务,在通过了司法考试之后,整整干了一年的书记员。别人干书记员就是做记录,他除了做好记录、将案卷整理得有条不紊外,每个案子都要向主审法官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他学习到了各种案件的审判程序、技巧和思路。2011年,王少博成了主审法官。2012年,他当上了副庭长。像张敬民这样的老法官都由衷地评价王少博:“虚心、踏实、肯干,这样的年轻人现在不多!”
“王少博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他办案公平而且干净。”田永祯是主管民事审判第一庭的副院长,他说王少博从来不收当事人的财物,有的时候当事人为了感谢他找到家送礼,他躲在家里不肯出来。有的当事人直接把钱塞给他,他全部上交纪检部门转交当事人。
让田永祯记忆最深的是今年3月王少博受伤的事。3月底的时候,由于一次意外,王少博摔伤了背部,虽然行动不便,但是他没有去医院,仍坚持上班开庭审案。一次田永祯看他蹲下拿案卷都困难,就劝他去医院看看。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肋骨骨折,医生嘱咐需要休息,但王少博在家只休息了十天就上班了。原来在摔伤前,王少博手头已经有不少案子有了合议结果,他觉得自己虽然摔伤了,但这些案子不能拖着,“换个位置想想,谁到法院打官司都不容易,能尽快判决就尽快判了。拖下去,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少博说得最多的就是公平二字。他对记者说,现在审理的案子中车祸赔偿、邻里纠纷、侵害权益、离婚继承的案子居多。有的案子到他这里已经是二审,稍有偏差,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