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邸士荣
依法治理学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作支撑。因此,以多措并举保证学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以多渠道渗透促进学校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任务使然。
教育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面对更多的利益冲突及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学校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单纯依靠上级行政部门或依靠政府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因此,学校自身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性教育。要将普法教育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进行普法教育,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氛围,使学校及师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为实现依法治校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加强法律知识的针对性教育。第一,要加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学校和依法维护学校权利知识的教育,增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第二,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教育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通则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学校教师、管理工作者能够自觉依照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尊重他人以及学生的各种权利,杜绝侵犯学生权利事件的发生。第三,开展法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使学生做到依法求学。
加强法律知识的专题性教育。要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座谈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组织法律知识考试、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专题性教育,不仅会使法律法规入脑入心,而且会起到印象深刻、持续影响的作用。
加强法律知识的情境性教育。要在学校中形成浓厚的普法守法氛围,就要努力营造时时、处处育人的校园环境。可通过悬挂横幅、举办宣传栏、学生违法案例展等途径,精心营造浓郁的普法情境,教育学生自觉遵章守法。
制度途径
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清理。邀请法律专家对校内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审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为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完善和规范现有规章制度。在完善规章制度中,学校要遵循“育人为本、依法建章、突出特色、强化监督”的思路,做好现有制度的立、改、废工作。一是注重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协调性、衔接性,不能与现有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二是注重程序性规范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明文规定符合法治精神的严格程序,从保护学生权利基点出发的规章可以减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摩擦,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平等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机制途径
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学校教育和管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因此,凡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定,都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保证职工实现民主参与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同时,为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校务公开是实现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要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使校务公开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和透明度,保证师生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健全教师权益的保障机制。从法律运行来看,教师权益保障机制至少由以下三个机制组成:第一是教师自我保护机制。第二是政府机关的执法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要履行教师法中规定的责任,依法受理教师申诉,依法保障教师权益。第三是人大等组织的监督保障机制。地方人大应建立教育法、教师法的执法监督机制,对侵犯学校、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完善学生权益校内救济机制。要做到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管理学生的行为,应完善学生权益的校内救济机制,使学生的权利纠纷首先能通过校内申诉渠道得到救济。虽然学生可通过请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渠道维护权利,但最重要的还应首选校内申诉。因为纠纷能在校内得到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也避免了诉讼带来的时间、精力上的麻烦。同时,校内申诉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学生权益处分所造成的损失。此外,行政救济和行政诉讼也是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途径,对维护学生正当权益不受侵犯起到机制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