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学民
8月7日,邯郸市“民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广平县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群工部部长李德进,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艾文庆对该县技防网络建设、“两所一庭”联调机制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市各县区借鉴学习推广广平县工作经验。
大投入 实现技防网络全覆盖
“平安建设首在防范,重在投入。现在,我们变过去单一的以人为主体的防控模式为以科技为导向的‘天网、警网、民网’三网合一的全方位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主城区和乡村的无缝隙对接。”广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群工部部长王元峰介绍,2014年,全县投入资金1300万元,高标准打造了覆盖主城区及周边四个乡镇的“天网”工程,做到了与“警网”深度融合。2015年,在此基础上把农村技防设施建设作为“民网”工程的重头戏和“天网覆盖”的延伸,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50万元,安装高清摄像头2000余个,基本涵盖了全县169个村的出入口、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全面构筑了乡村安全的首道屏障。特别是7个乡镇派出所,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二级视频监控平台,全部与辖区内的每个村进行了联网,存储数据可达1个月以上,切实做到了网上巡查全天候、多角度、无缝隙。
“民网”作为天网、警网的延伸工程,自运行以来作用突显,原来在农村时有发生的入室侵财、寻衅滋事等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县刑事发案率同期相比下降54%,“无案日”达到102天,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不断提高。
新思路 搭建矛盾联调大平台
“以前村里的一些邻里纠纷,双方常常会发生肢体冲突,但又未造成伤害,也构不成治安案件,相关部门不好受理,造成矛盾纠纷激化。现在有了联调中心,不管归不归你管,必须接待登记,处理上报。”一位村主任这样对笔者说。目前,广平县在全县7个乡镇,探索推行了“两所一庭”联调平台建设,即由乡镇党委领导,以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为主体,群众工作站和村“两委”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调处格局。联调中心实行首接责任制,对来人来访,不论是否属于本部门调解范围,必须填写统一的矛盾纠纷登记表,限期调处或呈报乡镇党委,及时分流到承办庭所,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明确了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群众工作站和村“两委”的调处职责,建立了排查化解、定期督查等制度,有效杜绝了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由乡镇党委指定庭所牵头,相关站所配合调处。必要时,由乡镇成立专门工作组,全力攻坚解决,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问题不出县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县7个联调中心已调处矛盾纠纷148起,成功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到县以上信访案件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
多层面 确保巡防管控无死角
“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又有人昼夜巡逻,小偷小摸不敢来了,我觉得挺安全的。”家住广平某小区的温女士自豪地对笔者说。这得益于该县建立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屏障,尤其是农村“两会一队”院户联防和小区平安志愿者,发挥了极大作用。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