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5年03月31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干工作 个个不含糊
——来自黄骅法院民三庭的故事

  

  □ 通讯员  滕金江 刘丽芳

  本报记者 陈兆扬

  打开黄骅法院2014年的各部门总结,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要数民三庭:全年收案719件,结案685件,审限内结案100%,法官人均结案228.3件,超出全院平均值近50件。这些看似普通的数字,蕴藏着民三庭干警怎样的工作量?

  

  ■董海荣:书写正义画卷

  

  了解董海荣的人都知道,他擅长于书画,他的书画作品曾在全省法院系统获奖。但为了做好审判工作,他忍痛割爱,一头扎进琐碎的民商事案件审判中。

  去年,他成功审理了涉及新村乡土地补偿款、小胡庄村土地承包等一大批疑难案件。他主动调查取证,将一件涉及近20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妥善审理,并全部赔偿到位,受害者家属集体向他致谢。他审理的张某诉某村委会征地补偿款纠纷案,在收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以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支持了原告主张给付征地补偿款的请求。事后,张某送来了锦旗与感谢信,表达真心的感激。

  董海荣法学功底深厚,他的判决书总是被评为优秀裁判文书,而上诉案件无一发还,赢得了法院同仁的一致好评。作为法庭的骨干、家里的支柱,他把自己的时间压缩再压缩。每天中午当人们从食堂吃完饭回来,总能看到刚刚离开办公室的董海荣,因为家里还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他牺牲自己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工作,留给家人,尽量在工作与家庭中不留遗憾。

  

  ■周延刚:“不修边幅”的最美法官

  

  周延刚曾被评为沧州最美法官。他曾因一上午连续开四个庭,突发脑硬膜下水肿晕倒在审判台上。平日里,周延刚不修边幅,爱开玩笑,工作中却一丝不苟。

  2014年,吕桥附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6死2伤,7件案子交由周延刚审理。事故大、人员多、受害人家属情绪激动,案件异常棘手。周延刚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一一接触,面对面倾听当事人诉求。死者家属坐在地上哭诉,他就陪着坐在地上。周延刚推心置腹地做工作,7个案件圆满审结,当事人无一上诉。然而,在分配赔偿款时出了问题,死者已离婚的妻子来领取赔偿款,遭到死者父母的反对。周延刚说:“你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没有了父亲,而且都还没有成年,要为他们打算啊。”听到周延刚的话,双方都不吵了,说:“周法官,我们信得过你,这钱我们都不领了,全给孩子留着。”就这样,死者父母和死者已离婚的妻子签订了协议,将赔偿款暂存,待孩子成年后再支取。

  

  ■王淑云:保险合同案件审理专家

  

  王淑云说话细声细语,标准的淑女形象,开庭时话不多,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关键,庭审简洁,条理清晰,案件事实抓得准,证据链条打得稳。多年来,王淑云一直从事保险合同类案件的审理,成了保险合同案件审理的专家,她曾对保险合同中的“释明义务”“第三人”做出前瞻性的认定,她审理的很多案件成为指导审判实践的典型判例。

  2014年,她很少有时间去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每天她总是开完庭在单位食堂打点饭,然后赶紧回去照顾上中学的儿子。累不?苦不?她从来不说这些。

  

  ■陈丽丹:开朗活泼的奋进女孩 

  

  书记员陈丽丹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在自己的空间里她曾这样写道:一想到上午要开5个庭,想到来自全国各地操着各色方言的当事人,我瞬间凌乱了。虽然有点玩笑的味道,却真实反映了民三庭工作的忙碌。对于他们来说,一天开四五个庭已经是再寻常不过了。2014年,陈丽丹一个人输入的案件电子信息、装订的纸质卷宗、填写的各类文书算起来足有上万册。

  民三庭干警各具特色,但是全力做好审判工作的目标完全一致,他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注重借鉴和总结办案方法,不断提高办案能力。2014年,民三庭的各项工作始终位居全院前列。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