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增舰
尚某与段某生了两个小孩,并且第二个孩子属于政策外生育。广宗县计生部门把他们起诉到法院,要求夫妻俩为政策外生育的第二个孩子缴纳社会抚养费。法官张志尚接案后,前后几次来到尚某家都没找到尚某,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尚某长期在北京开车,并且有支付社会抚养费的能力。法官好言劝说,尚某却不为所动,后因尚某已够拘留条件,于是对他采取强制拘留。后来,其妻段某缴纳了社会抚养费。这说明,法律不是“儿戏”,执行就得较真。
再公正的司法裁判,如果得不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会沦为一张废纸、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赖。本案中,尚某从躲法官到被强制拘留,再到其妻缴纳社会抚养费及尚某被释放的过程,正是法官对执行较真、不折不扣的执行的结果。
近些年,各地法院为执行工作可算伤透了脑筋,从曝光老赖、限制高消费到出其不意强制执行,再到发动其他部门进行联合作战,能想的招儿几乎都想到了,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现实条件下,因为害怕出现大规模冲突,法院更是对强制执行万分谨慎。究其原因,就是一些法官没有不折不够的执行,知道被告人难执行,自己也就泄了劲,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么着都是过,何必较真呢?于是,造成了司法的“肠梗阻”和案件的“执行难”。
解决执行难问题,关键在认识,难度在较真,根本在执行不打折扣。只有让执法部门真正认识到:执行就是较真,法律不是儿戏,执行不容选择,九分九执行不行,非十分执行不可,才能疏通司法的“肠梗阻”,破解案件的“执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