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上周法庭宣判了,你们作为儿女,有什么事都先放下,百善孝为先,现在要想着怎么养老人……”近日,在固安法院柳泉法庭老曹调解室里,几位当事人围坐着倾听人民陪审员曹殿禹劝导。最后,当事人都表示“老曹说的都是实在话,我们爱听”。
在陪审工作中,他以正直的人品素养、丰富的社会阅历、熟练的办案技巧和坚实的为民理念,办理了大量案件。担任人民陪审员23年来,他主持调解的案件不下1500多件,最多的一年他调解了109件,这些还不包括诉外化解的纠纷隐患。
老曹的调解得人心,得益于他的“接地气”。在他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服兵役5年,担任村支部书记6年,在乡直工厂任厂长两年,从事陪审工作23年。长期的农村工作使他积累了深厚的生活阅历,他非常了解社会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为群众多做点儿事成了他的原动力。一件离婚案,男方是山东人,长期在外地居住生活。为了减少当事人的奔波之苦,老曹提前做调解工作,多次电话联系沟通,把道理讲了不知多少遍,最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认可,在开庭前顺利达成调解协议,从而使这件因为管辖权争执两年的案件在十天内调解解决。山东的汉子很是感动,在执意请客不成后,送来一面锦旗表示谢意。
老曹的调解出成效,得益于他的“高人气”。在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正直公正的社会良知指引下,他把每个群众都当成亲人,把每件事都看成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办。他的手机号,村干部知道,许多老百姓也都记得。有法律上的事给老曹打电话,“让老曹给拆兑拆兑”成了当地群众的“第一反应”。“拆兑”是方言,指的是从中调解说和、化解矛盾的意思。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时间,他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他说的话,群众爱听,他办的事,人们满意。“一周时间,老曹跑了大半个村子,最后土地纠纷解决了,村民再也不告状了,村情一直很稳定。”作为包村管片的领导,提起上次老曹调解的一件村内土地纠纷,东红寺乡人大主席付有余很是感激。
老曹的调解能出彩,得益于他的“求和气”。“这事我能解决”的信条贯穿于他工作始终。初次接触当事人,他要先“相面”,看矛盾深不深,初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会到村干部家走一趟问清情况,必要时和村干部一道去调解。如果了解到双方有信服的亲友,他便会动用亲情的力量,共同去化解积怨。在和群众拉家常中缩短距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然后老曹再“对症下药”,矛盾迎刃而解。
“法律有温度,也有感情。审案过程中,微笑、耐心、倾听是解决矛盾纠纷的钥匙……”这是他在笔记本上的摘抄,也是他调解之后的感触,更是他投身陪审工作的内心真实写照。
一花开放不是春。2012年底,“老曹调解室”正式命名成立。与此同时,司法服务中心和各法庭的调解室也挂牌成立,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矛盾隐患。老曹的调解故事,在固安法院文化建设中被选为演出题材,并以此为原型创作成了小品《五棵树》,小品在为最高法院机关各支部书记汇报演出时受到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