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舰
邢台市桥西区纪委的张珊珊是法律本科毕业,在学习型机关建设时,大家都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法律高自考,她却觉得本科毕业证在手,一辈子也吃不清,便成了单位学习热潮中的“局外人”。纪委书记刘保河“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她积极参加高自考,报考了没学过和没有考过的婚姻法和票据法,“局外人”成了“局内人”。
“时间都去哪了?”这是当今一个拷问人们孝敬父母热得不能再热的热词了。借用这个词,我们问一下自己:学习的时间都去哪了?这应该是时代对每一个人的拷问。细数时间表,时间都去哪了,也许是歌舞厅,也许是洗脚房,也许是棋牌室,还少不了的是酒桌上,挑灯夜读的时间恐怕却没有时间或时间不多。比起还那些毕业没就业、就业“必考”的人来,学习缺少了一点生存危机。“我已考过了,不必再考了。”由此产生“不必学了”。工作到手,学习到头。对学习上的麻木,根儿出在“一证保终身”上。
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大学生一毕业就撕书,获得证书就卖书,有了工作不看书,读书好像为证而学、为就业而学。有证有业,滋生厌学。学习形成了一种逼着的事情,不像是自觉自愿的追求。证书只是一个证明,证明你修到的学历,未必是能力。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社会和工作不完全是按你的学科而设计,就是按学科设计,学科也在变换版本不断更新,这是社会飞速发展使然,也是学科常常落后时代的必然。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证书化”的心里满足无可厚非,“一证在手,得心应手”之感却无论如何要不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懂得这个道理,才能与“证书化”说“拜拜”,用学习相伴自己的一生。“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而对于领导干部的读书原则和读书范围,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读书原则和读书范围,那就是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个人是不是应该时常不忘干得是什么而又学得是什么,时常查查自己缺的是什么该补的又是什么?
“一证难保终身”,终身学习才能保终身。假如人人都将干的学好,把缺的补上,并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命所需,以一生为长度来体验阅读的乐趣,那么,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愿望也许就不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