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文/时青颖 张晓峰 图/宋立农
燕赵大地,溢彩流芳。慷慨悲歌的燕赵文明,尚武崇文的文化品格,崛起中的沿海强省,成就了一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警务、法律人才的高等学府——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该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警察类院校,发挥行业优势,培育了大批优秀政法学子,自成立以来,屡获殊荣:被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两次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等。
■30年沉淀铸就学院品牌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始建于1982年,前身为河北司法学校、河北警官学校和河北政法函授大学。2004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组建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由河北省司法厅主办,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培养人民警察的高等学校。学院本部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省会有石家庄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27亩。
学院设有刑事执行系、刑事侦查系、法律系、司法事务系和信息技术部等5个招生系部以及警体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部和干警培训部等4个教学机构,开设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司法警务、法律事务、法律文秘、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书记官、司法信息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监察等18个教学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刑事侦查技术和刑事执行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目前面向全国12个省(区、市)招生。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刑事司法综合实训基地、实弹射击馆、刑事影像技术鉴定室、痕迹检验实训室、安全防范实训室、计算机速录实训室、模拟法庭、机动车驾驶训练场等院内实验实训设施28处,另有院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87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14人。
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努力打造学习警院、创新警院、人文警院、和谐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立足河北、服务京津、面向全国人才的培养方向,立足行业、依托行业、融入行业、服务行业,致力于建设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司法警官培训基地和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基地。2006年以来,河北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河北省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河北省国家司法考试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落户学院。2007年,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统干警教育培训中心在学院挂牌成立。2009年,学院被批准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建校30多年来,累计为全省政法系统和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2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很多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并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河北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做出了贡献。
■警务化管理彰显办学特色
学院不断创新管理育人模式,突出“警”字特色,以警务化管理为手段,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思想政治、道德品行教育和基本技能与素质拓展教育为重点。
学院对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和一日生活制度,新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进行40天的警察身份意识教育和基本军警技能训练。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训练等都严格依照人民警察有关条例和预备警官的职业规范来管理,每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均有相关执勤人员进行检查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着人民警察学员制式服装,学生在内务卫生及物品排放严格做到“八统一”,即铺面平整统一、被子叠放统一、枕头摆放统一、警帽腰带放置统一、行李放置统一、桌椅放置统一、盥洗用品摆放统一、蚊帐悬挂统一。除对警容、内务做出规定和要求外,各系每周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开展队列操比赛,既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纪律作风。
学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社团活动,成立了散打队、倒功队、刀术队、太极拳队等体现警院特色文化、有助提升学生警务技能的学生社团,逐步积淀和形成了厚德明法、尚武崇文的警院文化。
通过实行警务化管理和开展具有警院特色的社团活动,培育了学生良好的警察素养,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人生的扬帆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服务中不断提升能力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份子,致力于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储备人才,同时,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全力服务社会。
为河北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保驾护航。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警察类院校,学院从建校伊始就开始承担一系列的专项安保工作和服务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学院选派部分学生参与了奥运火炬传递、志愿者服务和奥运安保工作;选派95名优秀学生参加“十八大”安保维稳工作;在学院驻地举行的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中,学生受指派或应邀担负安全保卫、接待和其他重要工作。从高考试卷网上评卷扫描工作现场到成人高考录取,从世界太极拳大会到中国建材博览会处处都有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子的身影,时刻展现着预备警官的飒爽英姿。
为全省疑难案件评查工作添砖加瓦。学院每年选派一些教学骨干参加案件评查工作,因突出的工作成绩,曾被省委政法委记集体三等功,充分体现了学院的科研优势、学术优势、法学理论优势和实务技能优势。
为普通民众及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解囊相助。学院以各种形式组织师生下基层、进社区、走街道,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和法律咨询活动,使学生得以学以致用,同时,也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得到历练。此外,学院还与各种社会团体合作,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等相关法律研究和援助机构,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进行研究,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义务法律服务。
为社区矫正理论研究与实践殚诚毕虑。在理论研究上,依托河北省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积极申报一些省部级科研项目。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开设了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专门培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社会实践上,与社区矫正工作较好的市、县司法局签订了社区矫正实习实训基地项目,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创新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院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优化专业布局,深化和拓展服务社会、服务行业能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警务、法律人才,致力于打造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司法警官培训基地和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基地。计划到十二五末,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学院按照“专业融入行业产业,规格服从职业岗位,教学贴近一线实战”的总体要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树立专业集群思想,初步培育了四大专业群,确立了以警察类专业为龙头、以应用法律类专业为支撑、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补充、以社会服务类专业为新的增长点的专业体系。
学院不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先后有《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等四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邀请行业专家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完善课程标准。
学院还主动发挥学院警察类、应用法律类和信息技术类等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培育了社会服务类专业群,培养掌握一定法律基础知识、警体警务技能和其他实用技能的服务社会建设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学院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创新校企合作、校行合作形式,注重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79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学院社会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
■依托行业促进多元化就业
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而该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使得学生就业优势凸显。
从2012年起,省司法厅为加强全省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职业化建设,在招录监狱系统人民警察时,专门针对学院的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刑事执行专业(监所管理方向)、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司法警务专业等提前批的专业学生设置了招录职位,警察类专业学生进入人民警察队伍,使行业内就业数量明显增多,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
学院与北京市公安局有关分局、北京法院系统、北京市大兴区公安局、北京市保安行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较为稳固的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
学院与北京、天津、大连和省内的石家庄、邯郸、唐山等地的企业、公司合作,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另外,中石油、深圳万科等单位也成为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基地。2014年,学院司法信息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与北京联想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学生在完成所有合作项目并取得毕业证后,联想集团根据个人成绩及专业技能安排到北京、上海等公司就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院还抽调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组成强大的辅导团队,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培训,使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接本”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以及大学本科自学考试的通过率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学院部分毕业生还被铁路公安、森林公安、高速交警等单位录用,实现了多渠道就业。
结束语
数十载风雨历程,谱写华美乐章;几代人薪火相传,培育政法英才。昔日的辉煌令人振奋,而今迈步从头越,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拼搏展明日鸿图。学院领导团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警院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再踏新征程,再创新辉煌,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