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4月29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误报”悟出的“治安经”

  张 涛

  我是邢台市公安局桥东分局西大街派出所的一名片警。在我的辖区有一个投资超过20亿的在建项目。就是世贸天街商业综合体工程,建成以后将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商住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我的警务室离建设工地就500米远,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也是我的职责。

  去年11月5日早上,我刚上班,世贸天街物业经理张斌跑到我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出大事了,60万元的冷却塔被盗了。”我吓了一跳,心想:“这可是大案呀!”我稳了稳神,仔细了解,冷却塔是一个高3.5米、重达两吨的圆柱形大物件,安装在4号楼的8层楼顶。我想这么大的物件被外人偷走不可能,肯定是内盗,便对张斌说:“走,现场看看。”我们赶到现场,张斌气喘吁吁地用手一指:“就在那。”我顺着手指看去,只望见一个光秃秃的水泥台子,旁边堆着开封几包钢管。我问:“这是什么?”张斌说:“是冷却塔的支架。”我说:“你把安装队叫来问问。”安装队工头来了,我指着水泥台问:“这儿的冷却塔是你装的?”工头看了看,说:“还没装呢。”“那冷却塔现在在哪?”“在仓库呢。”我一扭头,看见张斌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原来是虚惊一场。

  虽然是一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可是给我敲了一计大警钟。2013年11月世贸天街主体交工后,施工方的30名保安撤出了工地,整个工地就乱成一锅粥。招商、施工和物业三个部门各行其是,40余家施工单位同时作业,施工人员超过600人。工地上凌乱不堪地堆放着各种建筑材料,这边工人因拿错施工材料发生争吵,那边又为了争抢施工差点动起手来。工地上建筑材料时常被盗,基础设施被毁现象层出不穷。

  我开始一趟趟往工地上跑,向物业经理询问工地施工队的构成隶属关系;向施工队工人了解工地具体运作流程;向附近居民打听对工地治安状况的反映。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我总结出工地特点:人员密集,外地人员众多,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我琢磨出一套笨办法:一登、二查、三防范。

  一登,就是对工地上的所有人员信息进行登记。世贸天街工地600多人,要像过筛子一般过一遍;“筛”过以后,找客商逐一核对,看看能不能对上“账”。登记时必须见人见证,心里才踏实。那段时间,记不清往工地跑了多少趟,真是跑断腿、磨破嘴。

  二查,就是对登记在册的629名人员,在公安网逐一进行身份核查,进行分类管理。第一次核查完信息,电脑上跳出27个“查无此人”。我放下鼠标,马上赶到工地核实。现场进行人员信息核对,当场查获河南籍抢劫逃犯一名。

  三防范,就是提高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开办一个法律讲堂,不定期召集施工人员进行“自防、互防、交叉防”的知识培训;组建一支巡逻队,每天我和物业经理带队巡逻,检查防范漏洞;归并一个出入口,将原来7个出入口减少到一个,凭证出入,严格登记制度。

  现在,世贸天街工地的治安面貌焕然一新,秩序井然,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于5月26日提前竣工开业。整个工地在建设期间,实现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零发案。通过这件事,我也得出一个体会,作为一名片警,要想工作不闹心,就得平时多操心;只有平时多尽心,工作才能更省心。

  (作者单位:邢台市公安局桥东分局西大街派出所)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