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4月18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爸妈化身“马路天使”
  图为志愿者引导孩子过马路。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志青

  安全  学生家长揪心

  护送  一切为了孩子

  坚守  言传不如身教

  “让孩子先过!”“孩子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了一个周末不要忘了啊!”在省会维明大街维明路小学路段,每天早晨上学和下午放学时段,你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戴红袖章,头戴小黄帽,站在马路边,引导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这些“马路天使”的身份既是交通志愿者,又是学生家长。

  

  

  

  4月14日7时许,记者采访中,家长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是安全,上下学时间段也是一个交通高峰期,车流量大,一些驾驶机动车和骑自行车、电动车送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都将车停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进入校园后才离开,而这些车辆严重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引起交通堵塞。

  “特别是到了七点四十左右,孩子们陆陆续续都来了,人流量车流量都特别大,孩子们都堵在门口,万一来了坏人怎么办?”60岁的丁奶奶谈起最初的担忧。“维明街是市区主干道之一,车流量大,学校有2600余名学生,学生量大,家长群大,这样,一方面会给交通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学生的不安全因素也会增加。”维明路小学教育处主任张岩斌如是说。

  孩子安全如此让家长揪心,那么,如何解决拥堵与学生安全问题,就成了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最初也想到一些方法,划定接送区,虽有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2013年9月,学校在各个年级成立家委会,并各建立一个QQ群,集思广益,在群里谈及孩子安全的想法后,家长便自发组成了这样一个护送孩子上下学的志愿者队伍。”说起源起,张岩斌介绍道。

  在上下学时间段,在维明路小学门前,每间隔10米就有两名志愿者,胳膊上戴着“护校志愿者”的红袖章,当看见对面有孩子要过马路时,他们便挥手示意穿梭的车辆稍停一下,走过马路将孩子接到人行便道上。学校门口若有学生家长驾车接送孩子的,他们便上前拉开车门,接下孩子,然后将孩子送到人行便道或者校门口,送孩子的家长也即时快速驶离。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在此执勤交警,都表达了同样一个心声。

  当日早晨,省会桥西交警大队与家长志愿者共同开展了“拉车门、送孩子”活动,专门制作了一批志愿服务小黄帽(印有志愿服务标志“爱心手”)、黄马甲(后背印有“一切为了孩子”字样)。活动中,桥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郭兴龙介绍说:“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孩子安全问题和交通拥堵的方法,形成学校、交警、家长三方共同维护的安全保障机制,原来家长停车后送孩子进校园至少需要三四分钟,现在只需十几秒,缓解了交通压力,也维护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出行,下一步将在桥西区逐步推广。”在此执勤的桥西交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梁其樱对记者说:“现在家长送孩子的车是即停即下即走,接送时间缩短了,道路通行相对来说顺畅多了,孩子也安全多了。”

  

  

  

  据了解,40个班的家委会成员每天按班级轮流值守,每天十几名志愿者,有的是爷爷奶奶,有的是爸爸妈妈,无论季节更替,他们依然坚守着,守护孩子那份平安。 

  “也不耽误时间,还可以给孩子做个榜样。现在孩子都开始关心我们了,经常说你们也要注意安全!”60岁的丁奶奶炫耀着,眼神中流露出得意的神态,在她心里,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其实,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从小有志愿者的理念,增加孩子们的责任感,言传身教中提高了孩子的认识……”仇泽爸爸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儿子的种种变化。

  “有的孩子忘记戴红领巾,心情不好,我们就准备了40条红领巾,借给孩子们,登记在小本上,这也是锻炼孩子守信的一个小方式。”赫秀秀妈妈热心而仔细地给忘记戴红领巾的孩子们系上。

  一个举动的初衷只是解决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当这个爱心举动被更多的人认可与支持,并参与其中时,他的外延与内涵不断被扩大,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校、家长、交警以实际行动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同时,也让孩子们从中体悟与感受到了更多精神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在他们“马路天使”的爸爸妈妈身上切身体悟到的,“马路天使”们的坚守得到了理解。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