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类似这样由消协对烟草企业提起的公益诉讼,在国内并不多见,如果北京市消协的做法最终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那么必将在推动国内烟草企业“讲道德守规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全社会的控烟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公益诉讼可以给不负责任的烟草企业施加舆论压力。一旦诉讼付诸实施,必将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由此而来的巨大舆论压力会迫使它们“讲道德守规矩”。其次,公益诉讼可以对烟草企业产生“经济惩戒”的作用。北京市消协对国内一些烟草企业提起公益诉讼,那么它所代表的就是全国范围内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烟民群体”,索赔的金额必定十分庞大。最后,对烟草企业提起公益诉讼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公众的一次宣传教育过程。
实际上,国内烟草企业在烟草包装上存在内外有别的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我们除了给予道德谴责和舆论批评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北京市消协提出的“公益诉讼”,对改变这一局面,约束和规范烟草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却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但官司一旦打起来,告倒烟企的可能性恐不容乐观。因为国内烟企虽然搞“内外有别”,但其设计符合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制定的《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中,关于香烟外包装上的警语文字、警语区底色、警语区面积、警语区分割线、警语区位置、警语字体颜色等的规定,并未违规;而在国外许多国家,对包装要求严格得多,如全球有30个国家要求图形警示标志面积至少达到烟包面积的50%,这些图片包括因吸烟濒死的病人、牙齿脱落、牙龈溃烂、黑色肺部等画面。说到底,包装“内外有别”,最该反省的,未必是烟企道德缺血,而是标准制定“水土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