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政文
停西口村是平乡县的一个大村,有16个生产队,5000多口人。停西口村原来是停口西乡的所在地,后来合乡并镇后划归油召乡管辖。停西口村人杰地灵,是平乡县有名的标准件生产基地,各种加工企业近百家,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比比皆是。
话说199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13队剩下一块8分左右的耕地,因为不好分包,就当作机动地留了下来。13队有个老汉叫薛志普,见地闲着没人种,心里觉得怪可惜,就找到生产队长商量,要求每年往队里交100元租种。队长当时想,8分地闲着也是闲着,虽然租金不多,也是队上的一笔收入,当场就拍了板。第二天,薛志普老汉就给队长送来了1000元现金,说是先租种10年。到了2005年,薛志普老汉又给队里交了1000元,要求再租种10年。后来,薛志普老汉去世了,儿子薛仁锁接着租种。
随着停西口村经济的发展,村子也在不断扩大,原先8分机动地离村越来越近,特别是修街修路后,因紧邻路边,那块被人们“看不起眼”的八分地,也就成了风水宝地。这时,有人开始“算计”那块地了:如果在这里盖个门市或开个饭店什么的,一年挣个三万五万的不成问题。因为租赁期还不到,谁也没有明说,但“众人”心里好像都“有数”。
其实,队长就是队长,他早就有这个想法,见有人打这块地的主意,心里有点急了,迫不及待想得到这块地。他也想过,如果公开竞争,对手一定会“林立”,那时自己未必能到手,但又不愿意眼睁睁地让别人把这块“肥肉”吃了。于是,队长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在2013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领着四个儿子,开上挖土机和翻斗车,偷偷地把集体的8分耕地垫成了宅地。队长盘算“生米做成熟饭”,既成了事实,别人再说点什么,就靠自己有生龙活虎的四个儿子,别人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可惜,队长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第二天一大早,13队有个群众路过此地时,见队长领着四个儿子把那8分集体耕地变成自己的宅基地,马上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队里的其他人,呼啦一下,13队的群众都来了,要求队长恢复原貌,并说,要处理8分地必须经全队群众同意,不能队长一个人说了算。马上就要到嘴的“肥肉”再要吐出来,队长当然不同意,双方发生了争执,队长的四个儿子动手打伤两名群众,伤者被送到医院急救。
消息传到乡平安创建办公室,主任段长宏感到事态严重。停西口村大、人多、姓杂,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前些年因为土地承包和宅基地问题,曾出过多起矛盾纠纷。这次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很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段长宏向书记、乡长做了简要汇报后,一方面通知油召派出所的干警到现场取证,又立即带领平安办的工作人员到停西口村调查了解情况。
调查中,队长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说薛志普老汉只交了1000元,早已过了租赁期。而薛志普的儿子却说他父亲2005年又交了1000元租赁费,租期还有一年多。可惜,薛志普老汉已经去世,死无对证。但不管怎么说,抢占集体耕地做宅基是违法的。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段长宏同停西口村委会、村平安建设村管会商量确定了处理办法:一、立即回复土地原貌;二、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打人者该拘留的拘留,该处罚的处罚;三、赔偿受伤者全部医药费;四、该块耕地以后怎么处理,必须经全队群众同意。四条处理意见经乡党委、乡政府同意后,立即执行。
再说13队的群众,见队长抢占了集体耕地不说,还打伤了群众,一时群情激愤。第二天,他们就自动聚集在一起开会商量,准备向上级提四点要求:一是让队长立即把所拉的垫土清理干净,恢复原来地貌;二是对打人者依法严惩;三是赔偿受伤群众全部医药费;四是8分耕地怎么处理,由13队全体群众说了算。如处理不公,将集体越级上访。
事发后的第二天上午,13队的群众代表刘书学、刘书春等十几人来到了油召乡政府,正好碰到段长宏。问清他们来意后,段长宏说:“乡领导刚开完会,专门研究解决你们13队的那8分耕地的事。”接着,段长宏把乡里的处理决定向他们宣读了一遍。13队的群众代表一听,跟他们要求的一模一样。代表刘书学说:“我们原打算若乡里不管就找县里,县里不管找市里,就是到北京也要把这场官司打赢,没想到乡里这么快就给解决了。”刘书学马上招呼来人说:“咱们赶紧回去吧,别给领导添乱了。”
当天下午,那8分地就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肇事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受伤的群众得到了赔偿。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群众说:“这公平,既没有走到县信访,也没有走到县法院,连乡也没有出就得到了。”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