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2年11月29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反思

  □  贾志勇

  11月17日,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11月18日《京华时报》)  

  其实,这已不算“新闻”。早在去年底,上述有关农村学校受“撤点并校”办学思想的指导而大量消失的数据,各大新闻媒体就进行了关注。加之那时校车事故频发,越发引起高度关注,促使我们不得不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现实问题进行追问与反思。

  农村中小学被撤并的主要原因,一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低生育水平的持续,造成生源锐减,单所学校丧失了起码的办学规模;二是县乡级财政困难,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逼迫着教育不得不进行资源整合、重组。三是进城务工现象加剧,造成村庄消失和空虚,使得农村学校难以保全,最终随着消失。四是教育系统内部办学理念的偏差,盲目搞集中、升级,盲目搞达标、评估,重点校、中心校受重视,偏僻校被冷落,资源配置不均衡。

  所有这些,导致学校覆盖半径越来越大,家校间距越来越远,孩子们上学不便,食宿困难,家庭负担过重,辍学率上升。同时,更为校车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如果说,这些都是“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当然一点也不为过,但就此一味批判“撤点并校”政策,并把矛头都对准教育,责任全由教育部门来担,又有着教育部门不能承受之重,让教育部门感到太委屈、太冤枉。事实的确如此。我们理智地、全面地分析,农村学校的逐步消失,该是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目前现状下,片面追责,已经毫无意义,重要的是纠偏,亡羊补牢。所幸该项工作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9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相信通过诸如校车配备、现有教育场地设施的完善以及鼓励采取“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和乡村教育混合模式办学等系列措施,一定会得到较好的补救。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