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吃一碗路边小店的面只需要几块钱,但最近在成都市,一些市民却愿意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组团”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吃一碗面。原来,市民们通过照顾生意的方式来帮助店主熊丽君渡过难关。(《京华时报》11月15日)
在社会保障还不够全面、社会慈善还不够发达的当下,孤独的个体依然无法承受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依然需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相帮,患难相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店主儿子突患恶性骨肉瘤,店主没有四处散发救助信息,没有在街边乞讨,而是选择起早贪黑经营面馆多挣点钱。正是因为店主面对悲情的自强自救,与现实的等、靠、要形成了鲜明对比,才击中了人们心中的恻隐,才有了“组团吃面”的爱心绽放。
自尊才能获得尊重,自强才能不息。“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面对残酷的生活,只有自救者才能被救!一位参与“组团吃面”的市民说得好,“我们也是尽一点微薄之力,人都会遇到困难,这时更需要社会和大家的帮助。”
助人也是在助己,互助互救的正能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传递。店主说的也很实在,“现在我只能把面做好,让大家吃得舒服。等儿子病情好转后,我想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无力回报时就用最实际的行动回报,始终不要忘记了正能量的传递。
这个时代,官办的爱心、慈善机构,一度遭到众人质疑。职业乞讨消费欺骗了人们的爱心,无论你的遭遇多么悲情,多么真实,遭遇质疑都已不可避免。而在这里,店主的质朴,市民的爱心,一起组成了最温暖、最美丽的景象,一起发动了对自强自救美德的自我救赎。
正是因为我们孤零的个体,无力承担无法预知的风险,所以人们才结成了社会。但是,社会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取代个体的努力;社会不等于政府,政府的义务取代不了人们的相互取暖。
店主用“卖面救子”的自强诠释了自尊,用自救诠释了最崇高的母爱;市民用吃面支持了店主的自尊,用组团的自觉诠释爱心的自发。他们一起诉求的,不仅仅是帮助一个困难中的人,而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理想。
“自强的歌,生命的歌,生命中有那顽强的信念。自强的歌,风雨的歌,风雨中不惧肆意的恐吓。”在人们充满爱心而又担心善良被欺骗的今天,我们都有一双手,一双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和知恩报恩的手,自救的店主、组团吃面的市民,用他们可以看见、可以感知、可以传递的实际行动。这种行动,这种决心,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肯定,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