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2年11月15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出租自己 不如改变“婚恋观”

  张玉胜

  最近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8亿。2012年初,由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九成女性选择对方“有稳定收入”为结婚的必要条件,而近七成女性选择“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11月11日《新华网》)  

  11月11日,因为4个阿拉伯数字“1”凑在一起,被中国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尽管这个节日并非法定节假日,但却是备受年轻人青睐、让人喜忧参半的日子。有人为自己告别单身、找到伴侣而尽情狂欢,也有人为至今仍在苦苦寻觅而郁郁寡欢。  

  据报道,“出租自己”成为今年光棍节的新玩法,这也许有基于随心所欲、浪漫单身的快乐考量,但更多的应该是辜负父辈、难遂心愿的惆怅与无奈。尽管人们可以对光棍节的意义给予见仁见智的不同解读,但时下缘何多剩男剩女仍是值得共同关注与探究的社会话题。  

  其一,体现价值观的多元化。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人们对价值观的认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比如,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对个性自由的向往,对职业成就感的追逐,等等。当生活现实不能满足其自身欲望时,年轻人宁可选择单身而不愿违心地屈就。加之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打破,城市生活成本太高的现实,城里女青年在城市难以寻觅合适伴侣又不愿与农村的男士结缘,而农村男青年因难以融入城市而不得不滞留农村,从而导致时下农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的现象。 

  其二,折射家庭代沟的影响。结婚毕竟不只是男女二人的私事,婚后与父母相处或不可避免。这就形成了婚恋男女与双方父母在婚姻问题上的认知差异。很多当事人觉得好的,上一辈未必喜欢;老人认可的也未必合晚辈心意。同时,刚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难以满足对方的择偶条件,要成就婚姻仍需“啃老”,因此,他们也不得不顾及父母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由父母代为择婿(媳)的“相亲会”占很大比例。而这种越俎代庖的“相亲”,往往让婚恋当事人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是违背心愿地依从父母,还是执意心仪而悖逆长辈,这种两难纠结让婚恋增加了变数。  

  其三,反映畸形的婚恋观。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下社会,男青年炫富征婚和女青年“傍大款”出嫁,成为部分年轻男女的畸形婚恋观的外现。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没有物质基础的男士难觅爱妻,不能满足要求的女士难遂心愿。这就人为地制造出宁缺毋滥的剩男剩女。  

  “出租自己”,不过是剩男剩女自我调侃的自娱自乐,意在通过微博推销自己,并非真的要在光棍节那天解决个人问题。多数人只是把“出租”当作抚慰孤独的生活调味品,或是想在大海捞针中寻求缘分“碰瓷”。真正解决剩男剩女问题,还需对价值观与婚恋观的拨乱反正。否则,光棍节日年年有,剩男剩女岁岁愁,明年不知又会玩出怎样的“花样”?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