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民 李光辉
在饶阳县饶阳镇君香村,有个痴迷“写抄剪”的退休老人魏惠普。他出生于1934年11月,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别看他文化程度低,却爱看书读报,抄报剪报,写得一手好钢笔字。
“写”就是写日记。他把读书看报的心得体会写在日记里;他把生活中的奇闻趣事写在日记里;他把个人的家事、国家的大事写在日记里。在他的日记里,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他有一本工资日记,从参加工作开始到现在,每年的工资变化他都记录在案:1952年10月-1953年,16元;1954年-1955年,32元…… 2012年,2012元。这是多么详细的记录,这是多么珍贵的资料。他坚持年年写,月月写,天天写。他用细心和爱心描绘着过去的艰辛和现在的甘甜。
“抄”就是抄书。1994年1月,魏惠普曾患大面积心肌梗塞,昏迷不醒21天,住进县医院治疗。病情稍一稳定,他就坚持看书看报。1995年10月,他退休了。他没有感到失落,也没有感到寂寞,仍坚持看书看报,天天学习。当他看到叶圣陶的“一日十行下,或吞囫囵枣。一字莫遁逃,还是抄书好”,便萌发了抄书的念头。于是他就想自己试一试,这一试竟一发不可收,上瘾了,一抄就是17年。他先后抄写了启蒙读物18本;古典文学15本;文学史料12本;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8本……共约300万字。
“剪”就是剪报。魏惠普的剪报是从上班时开始的。去年以来,他把所有剪报都找出来,统一纸张、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又重新粘贴,分类装订成册。这些剪报本如果摞起来,足有2米多高。这些剪报集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简直是一本活档案。
魏惠普老有所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人叹服。他说:“我们要在法律的约束下做事,在道德的规范下做人。我的‘写抄剪’,既练习写字,兼而求知,记录变迁,自得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