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焕
很多人的青春都有过迷茫,有过彷徨。当你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放下一切去读本书吧,读书能使你回到最初的美好。
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担当,新的时代使我们踏上新的征程。当下,新的发展阶段带来的是瞬息万变,目标任务的新变化更是需要我们这些能够最快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来勇于担当。而勇于担当的最好工具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指引我们奋勇前进。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直接通过四级联考踏入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刚出学校大门就直接进入法律人最为向往的人民法院,骄矜尽显。院领导在欢迎我们时曾说:“理想会跟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希望你们能够永远保持初心,尽好法律人应尽的职责。”我当时对此话不以为然,但在自己真正开始接触案件之后,才发现法院的工作真不是想当然就能做好的,尤其是在号称“小法院”的审监庭,会经历各种案件,上一秒还在查找有关土地承包的相关政策,核实土地二轮承包时的情况;下一刻又要琢磨现在早已废止的“投机倒把罪”在当时的司法背景下判决是否恰当。
有一次,一个案件历经了八次审理,各类卷宗正副二十册,除了案件的时间跨度长、司法背景复杂外,还有就是当事人分分钟让你信心尽失。已经历多次案件审判的当事人看到我这样一个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质疑不屑溢于言表。在一次给双方当事人质证结束之后,从未流过眼泪的我,绝望到号啕大哭。
在我最为迷茫的时期,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邹碧华的一句话感染了我,他说:“年轻人都会碰到职业生涯中各式的困惑,关键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坚守梦想,有的时候,不是机会没有眷顾你,而是你自己迷失了方向。”一语惊醒梦中人,把握住自己的司法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担当起作为青年干警应有的责任,才能不断成长。
这种担当,需要书籍给予我们力量。民法、刑法、行政法之类的书籍再次全方位通读,民诉法、刑诉法在手边不敢落下;除了专业书籍之外,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使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特征,更容易把握案件的走向;文学方面的书籍,让我草拟判决书时文字变得流畅优美;社会学的知识,使我在组织双方当事人质证时更贴合他们的实际……正是由于书本的力量,让我五年的职业生涯不曾白费。一本本荣誉证书印证着我的成长,一篇篇铅字期刊文章记录着我的收获。
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我参与调解的一个砖窑厂承包案件。经过六次审理的败诉当事人情绪激动,上来就是各种辱骂和质疑,在和主办法官与当事人、当事人家属、乡镇领导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后,案件最终以调解结案。败诉方特意打来电话说:“小姑娘,谢谢你,我这次是真的服了。”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的眼圈红了。
苏轼曾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因为有了书的陪伴,才使得我们能够在漫漫黑夜中找到指路的明灯,找到人生的前进方向。而正是因为时刻不忘司法为民之初心,牢记公正司法的使命,努力从书本中汲取新的营养,才使我的司法路走得更加稳健。我愿意以书籍知识转化为现实力量的信念,谱写自己的司法梦想,不负头顶熠熠生辉的国徽,不负手中重达千钧的法槌。愿我,更愿大家能够眸有星光、心有海洋,从此以梦为马、以书为驾,驰骋于世界,不负韶光,不负年华。
(作者单位: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