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胜男
阳春三月,和煦的阳光洒在开始萌芽的树梢,像罩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窗外,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欢快地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在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三楼一间堆满卷宗、挂满锦旗的办公室里,法官王海英无心欣赏窗外迷人的春色,正聚精会神地埋头在如山的卷宗里。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王海英工作中一以贯之的态度,她凭借着坚毅和执着在岗位上绽放铿锵风采,用责任和青春演绎着正气与柔情,用不可抗拒的亲和力、不知疲倦的事业心,诠释着法官这份工作的神圣与庄严。
逐梦
从事法官职业,王海英并非科班出身。
1996年,王海英怀着对部队的无限憧憬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女兵,三年后考入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廊坊陆军导弹学院。寒风中站军姿、雪地里匍匐前进、深夜里武装越野……12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坚定了她奉献青春、报效祖国的初心,也淬炼了她的顽强毅力、坚强意志。
2009年,王海英服从组织安排,怀着对法律的敬仰,转业到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刚刚转业到法院,王海英在宣传处工作。干一行,专一行。王海英在宣传岗位上扎实苦干、拼搏进取,第二年就被最高院评为“全国法院网络宣传先进个人”。
王海英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虽然在宣传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她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转业第一天,王海英就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法官,头顶国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梦想就是动力。王海英把两三岁的孩子托付给年老的母亲照顾,每天除了忙碌日常工作、留给自己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外,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看书、做题、背法条。命运总是青睐勤奋者。2012年,她以全市法院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司法考试,如愿成为一名法官。
从一名女兵到一位女军官,再到一名女法官,王海英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骨子里流淌着的坚毅和执着,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执著
走上法官的岗位,王海英没有懈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虚心向老法官请教,耐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钻研每一个案子……靠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敏捷清晰的思维、专业高效的办案风格,王海英逐渐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行政审判法官。
多年来,她成功办理了许多案件,其中不乏一些疑难复杂案件。
王某系某商贸公司职工,2015年驾驶电动车从单位出发到高铁站取票时,与一辆小型轿车相撞,造成右外踝粉碎性骨折。经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王某负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王某申请认定工伤,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审查予以认定工伤。而某商贸公司称王某不是其公司职工,提供的入职证明是假的。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人力资源局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撤销了工伤认定申请。王某不服,上诉至廊坊中院。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