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真真
“谢谢,太感谢你们了,可真是给俺们解决了大问题啊!”胡老太紧紧握住景县人民法院张春华法官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此时,一直以来态度骄横的赵某某,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执行干警的谢意。
景县某村的胡老太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伴儿去世后,女儿远嫁山西,属于老两口和女儿赵某的土地便一直由四儿子赵某某代种。奈何,家庭矛盾越演越烈,原本关系和睦的一家,因为一些琐事陷入了纷争之中。今年4月份,胡老太和女儿赵某一纸诉状将赵某某告至景县法院,要求其偿还所种两块面积分别为3.3亩和4.6亩的土地。法院经调查取证后,判决被告赵某某于2018年10月10日前将两块承包地返还给原告胡某某和赵某。
判决生效后,赵某某非但没有将两块原属于胡老太母女的土地如期归还,还在地里种上了庄稼。期间,胡老太母女多次寻求镇政府、村委会帮助,希望可以劝导赵某某归还土地,但都一无所获。万般无奈之下,胡老太和女儿只能向景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主办法官、法警队队长张春华通过电话联系了被执行人赵某某,但两次传唤赵某某均不配合。为此,张春华带着干警多次前往赵某某家中与其沟通。经过了解得知,双方矛盾的焦点有二:一是根据国家政策,这两块土地每年可享受一定数额的种树补贴;二是近来有传言称这块4.6亩的土地可能要开发,双方为了利益才争执不下。
乍一看,这起执行案件并不复杂,法院要做的似乎就是按照判决去丈量土地,然后交接给胡老太母女,就可以顺利结案了。可执行的目的仅仅是事结案了吗?能够对胡老太家一触即发的家庭矛盾视而不见吗?张春华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法院执行“不为结案为民生”的真谛。
“这本身是一个由家庭内部矛盾引发的纠纷,所以它的突破点就在亲情。执行的目的也就不能光盯着交接土地,得从根本上化解一家人之间的矛盾,才能事半功倍。我们也要给自己换一个定位,不是单纯执法者,而是以他们家庭成员的身份设身处地地去解决问题。”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张春华一语中的,道破了此案破解的关键。
在接触中,张春华发现虽然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胡老太对这个小儿子赵某某还是心有疼爱,起诉的目的原本也只是为了出口气,教训下儿子。而在与被执行人赵某某交谈中,执行干警也逐渐了解到了他的苦衷,赵某某家里条件不好,一家的收入全指望他种地所得,他争这两块地也是迫于生计。看到双方当事人都还顾念亲情,张春华决定组织一次面谈,将这份几近破碎的亲情缝合。
想到胡老太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张春华便安排干警将她和赵某接到法院。被执行人赵某某也如期而至,态度大有改观,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归还土地。见此情形,胡老太和赵某也表示既往不咎,并允许赵某某待粮食成熟时,对已经种在地里的农作物进行收割。就这样,这起涉民生案件得到了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