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乔燕
今年以来,安平县人民检察院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重点突出专区专业化、办案规范化、法治宣传多样化及观护教育人性化,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提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突出专业化建设,适应未检工作新需求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该院建成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区,为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场所。专区设等候室、心理疏导室、训诫宣告室、综合工作室四个区域以及未检办公室两间,区域相对独立,未检部门办案、办公在本专区内可全部完成,推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未检队伍建设。未检部门配备检察人员6名,其中检察官2名,辅助人员2名,书记员2名。真正做到了未成年人案件专人办理,同时对共同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分案处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突出规范化建设,确保案件高质高效
在办案中,该院严格按照高检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要求落实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制度,做出规范办案提示卡,按照办案顺序列出每个环节文书、事项,确保每个办案环节严格规范,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先后制定了《安平县人民检察院犯罪记录封存细则》、《安平县人民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暂行办法》、《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活动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让办案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在办案过程中充分做到严管厚爱,宽容不纵容,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得到充分落实。
突出形式多样化,提高法治宣传实效
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法律宣传和开展预防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开学季、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点,先后到安平县第二中学、北郭村中学、马店第一高级小学、安平职业技术综合学校上法治教育课20余次,指导各学校开展法治手抄报评比、法治展览、法治班会、国旗下的教育、少年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并创作了法治AB剧《不一样的明天》,集体诗朗诵《法在我心中》,让学生参与表演。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及家长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同县教育局进行沟通,在第二中学建立家长学校。同县妇联一起送法进社区,开设法律讲堂,提供法律帮助的同时,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知法、守法,为孩子做表率,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孩子,形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突出帮教人性化,助力涉罪青少年回归社会
为加大对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后未成年人的监督帮教工作力度,采取“检察院+家庭”管护模式、“检察院+企业”帮教模式、“检察院+异地”协作模式三种方式开展后期帮教工作,均效果明显。积极推进观护帮教基地建设,由县检察院、团委、妇联、教育局、安平县第二中学、春晖义工、爱心企业等11家单位签订《关于对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安平县第二中学和六家爱心企业共同组成的观护教育基地,承担涉罪未成年人的观护教育任务。目前共有5人进入观护企业,建立帮教档案,制定详细的帮教方案,内容包括信息登记表、帮教方案、思想工作学习汇报、帮教座谈记录、法律知识学习情况、参加义务公益活动等情况的记录,对整个帮教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案卷式管理。被观护人在思想和生活态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阳光、踏实、努力,企业、家庭都十分满意,为涉罪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增长技能、树立信心、尽早回归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