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增
老家的村子里街旁有一颗很粗的槐树,历经岁月的风雨沧桑,现在只剩下了空心的树桩。听村里老人讲,在很久以前,先人们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村那里迁徙过来,在这里定居后繁衍生息。为了永记迁徙之事,先人就在定居地种了一棵槐树,好让后人不忘家史,不知这棵古槐印在了多少代人的心中。如今,古槐只留下了树桩,但村民一直以敬仰的心情保护着它,村民们也继续种着槐树,好让人们望树知根不忘本。
到了秋天,大人们在田地里收割着,小孩子们放学后就去树上摘枣,树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仲秋十五后,槐树上也结着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莲豆,青青的饱满的槐莲豆挂在树枝上,在秋风里摇晃着,在秋雨里沉默着,在阳光下沉静着。孩子们不愿意上树摘豆玩,因槐豆的汁液沾在手上和衣服上很难洗掉。只有在夏天时,树上刚结出了槐花时,有收购的小商贩串村收购,说那些槐花米粒样的小花能做染布的原材料,只有在那时,村里的孩子们才会上树采摘,卖给小贩挣了钱后,便高高兴兴地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糖吃或买上学用的本子和铅笔。
记得我在八岁那年的秋天,放学后,我和小伙伴永方一起到村边,玩摘槐豆比赛,看谁爬树爬得高,摘豆儿摘得多。我俩先是上树用手摘,后各自回家拿根竹竿绑上铁丝钩上树上继续摘,一棵树上的槐豆被摘光,我俩却未比出胜负,我俩就商定将槐豆带回家,用小刀剥豆进行比赛,看谁能先剥满一脸盆。在家剥豆时,被从地里干活回家的大人发现,大人怕槐豆的汁液弄脏了衣服,便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只差屁股上没挨大人的巴掌。挨了大人的训,我就把怨气撒在槐豆上,用木棒将槐豆狠锤了一阵,不解气又将豆子放进入锅中,点柴煮起豆子来。在煮豆过程中,一股香味飘了出来,我好奇地用勺子捞了几个槐豆一尝,又脆又香又有嚼头,突然发现槐豆竟是如此的美味。兴奋中我又用小刀开始剥槐豆了。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永方后,他也一溜小跑回家去剥豆了。大人知道后,和我一起剥豆,煮了满满一脸盆的槐豆,并将半盆的豆子用玻璃罐头瓶子装了起来,吃饭时,饭桌上又多了一道菜,饭桌上里飘起了槐豆香。
后来外村的人听说了也开始摘槐豆吃,并且吃出了一桩婚事。外村有一位大龄青年,别人给他介绍对象,媒婆到他家了解情况时,他留媒婆吃饭,其中菜中就有他从树上摘的槐豆制成的槐豆菜,媒婆吃后连称好吃,说他肯定是个会过日子的男人,回去就把这事说给了女方,女方听后认为这样的男人连平时人们看不上眼的东西也能做成好吃的,女儿嫁过来肯定有好日子过,就答应了这门亲事。这时,槐豆不仅好吃,还散发出了一种喜气儿。
我总会想起老家的槐树,想起那飘着香味的槐豆,想起在收获的季节里,一切都是有用的,只要有好的想法,去创新去尝试,日子会越过越有味道,越过越美好的。
(作者单位:邯郸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