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鲍娜军
宋某军等14名农民工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某村回迁楼建设中从事水电安装工作,当时未签订用工合同,与包工头口头约定工资按天计算。宋某等人工作了将近3个月,包工头在工作期间仅支付了生活费,还欠工人工程款共计206475元。虽经多次催要,包工头却拒不支付该劳动报酬。经人指点,宋某军等人来到佳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在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的帮助下,这些农民工将包工头和违法承包人河北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并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与包工头承担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最终,法院裁决包工头支付宋某军等14人工资共计206475元,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连带支付责任。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每到年关将至的时节,也是农民工讨薪的高潮期。为了让广大农民工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石家庄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部署,组织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今年以来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679件,涉及人数6859人,追回工资4758万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2.7万余人次。
石家庄市司法局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对农民工因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劳动合同纠纷、社会保险、赡养等案件申请法律援助的,对属于贫困人口的农民工申请援助的,均免于经济状况审查。
在“降槛扩面”的同时,石家庄市司法局畅通“绿色通道”,在22个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设置农民工维权醒目标识;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情况紧急,即将超过仲裁时效或者诉讼时效的,先行受理指派,事后补交证明材料;对因严重疾病等行动不便的实行预约式、上门式、一站式服务。
各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加强同住建局、就业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动态掌握农民工数据。通过核实法律援助潜在对象情况,把握群众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法律服务。
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对重大、疑难、敏感以及5人以上群体性法律援助案件,石家庄市司法局指派具有3年以上办案经验的律师办理。该局制定了《石家庄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细则》,对案件评估结果为良好或优秀的,适当提高办案补贴,激励律师办案积极性。对于受援人投诉律师的情况,及时受理,认真调查了解情况,快速做出反应,逐步实现法律援助案件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