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清森
偶得一本《邯郸审判》,翻开阅读,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文章反映的层面五彩缤纷。因为自己爱读点文学作品,在阅读至“法官文化”专栏时,有一篇《静坐读点文学书》映入我的眼帘。仔细看作者时,发现竟是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继红。他是我的老上司,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在法官界有些名气,写起文章来也是下笔成章,独领风骚。对他的了解,更增加了我阅读的兴趣。
这是一篇随意散文,中间夹杂议论篇章,选取了很多古典骈文做论据,逻辑性强,读起来很爽口,细读品尝可以给法官同行增添精神营养。作者开门见山用“忙乱的2016呼啸而过,忙碌的2017扑面而来”两个对称句,给人一种紧迫感,体现出如今法官工作繁忙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人叫苦连天,不知所措处于踌躇彷徨状态。作者作为一名资深法官,作为审判工作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根据实践真心体会出“面对繁忙的工作,面对案多的现状,情绪都会有些起伏”的现实,总结出“当身心状态不是那么喜悦的时候,哪怕非常卖力,效率还是非常低”的论题。
针对这样的现实,怎样调整心态梳理情绪?解决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作者首先用清朝雍正皇帝的处理办法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在繁忙的劳作之余,去读他摘抄下来的、让他赏心悦目的文字。对于法官来说,忙乱的时候,通过静坐读点文学书来理清思路,寄托静的思维,让躁动不安的心有止息的片刻,以达到减少心理压力的目的。作者把这种短暂的感觉称为“静极生阳”的境界,“在极度的放松和无念中,身心潜藏的巨大能量突然释放”,这是“动中有静”,让法官通过静坐读书在紧张的工作中使身心得到休养。作者号召法官通过静坐读书,学习古人的方法来对现今紧张工作减压,使紧张情绪放松,很多疑难问题在静心读书的思维状态中或许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了。
作者在文章中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文学有什么用?文学是照进单调贫乏生活中的一束光,是对平淡生活的救赎……经过文学不断地滋养和打磨,我们会变得十分敏锐,能够从哪怕十分简单的事情上,找到一种深刻的乐趣。作者通过这一段对文学的精辟论述指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品味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用大好河山的美好画面来占领法官彷徨的心境,解除我们工作中的苦恼。
“文学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人精神健康的基本营养品。它能让我们的感觉舒缓、细腻,让我们感觉世界的方式不再粗糙和简略,而是悄悄地进入一种沉浸状态使身心愉悦。繁忙之余,偷出点时间读点文学作品吧,每周逃出尘世一会儿,冲涤灵魂宁静头脑欢喜心情,激情满满再出发……”作为阅读该篇文章的直接受益者,在此呼吁,闲暇之余都读读这篇散文吧!这篇文章会把你带到另一种境界,会把你带到知识的海洋,使你鲲鹏展翅遨游天空欣赏蓝天。
(作者单位:曲周县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