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定军
干安监执法多年,总会遇上各色人等,有的善于狡辩,有的很会利用“关系”来唬人。
去年6月份的一天,骄阳似火,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裳。局长胡宏带着我们前往新田镇泉沟石料场,对下达的责令限期整改指令进行复查。为了防止企业和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选择了中午午休时间,事前也没有和石料场负责人打招呼。
我们先到石料场入口,出示执法证件后进入采石作业现场检查,发现仍未形成台阶式开采,现场也没有安全管理人员。5名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这时一名铲车驾驶员飞速从车上下来跑向工棚。看到这一情景,我们赶紧对当时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行为状态进行拍照、录像。
我们打手势,让另一辆铲车停下,并询问这位驾驶员:“你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吗?”
“我有啊!”
“请出示你的特种作业证。”
“今天没有带证件,放在家里了。你们安监不就是要钱吗?开罚单吧!”
凭借多年执法经验,我们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对于驾驶员的蛮横,我们没有发火,继续耐心地询问:“你开铲车多少年了?驾驶证放在哪里了?”
当我们讲清法律规定和违法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时,驾驶员终于承认了无证驾驶的事实。接下来,我们继续询问跑向工棚的铲车驾驶员。这位驾驶员狡辩自己没有开铲车,但最终在我们及时录下的音像资料面前认了错。
这时,一位自称姓胡的人气喘吁吁地跑到现场,一边掏烟,一边对我们说:“我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我和你们局长是本家,很熟悉,有事多关照。”
胡宏婉拒了香烟,问他:“你既然是安全管理人员,请你出示安全管理资格证。”
“没有呢,正在办。”
“你和姓胡的局长很熟吗?熟悉就不需要对隐患进行整改了吗?”
“我和他的关系还行吧,隐患还是要整改的,只是没有来得及整改。”
“那就对了,关系好更应该支持他的工作。”
“是的,应该,应该。”
“你知不知道姓胡的局长就在现场?”
“在吗?”
“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清楚。”
“你不是说和我很熟悉吗?”
看着这个人一脸茫然,我们笑着告诉他:“这就是你说得很熟悉的安监局胡局长。”
这人一听,脸立刻红到了耳根子,连声说:“不好意思,我知道错了,立即整改,接受处罚。”
局长胡宏对我们说:“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一些所谓的‘关系’,不要惧怕。守住道德底线,严格执法程序,是我们执法人员永远要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