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6日讯 (记者 曹永学 王智勇)今天,全省法院系统在邢台市召开“互联网+诉非衔接”人民法庭工作新机制现场会。省高院、各中院、省直管法院选派代表参加现场会。省高院副院长王越飞表示,将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省法院参照邢台模式建立诉非工作新机制。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邢台经济开发区“互联网+诉非衔接”服务中心、东汪人民法庭、王家屯村调解室、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互联网+诉非衔接”指挥中心。邢台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白峰介绍了邢台法院创新“互联网+诉非衔接”人民法庭机制、构建“一纵三横”网络的做法,张家口经济开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凤青作了坚持网络思维立足便民利民打造人民法庭诉非衔接工作新模式的介绍。
去年7月,邢台中院与市公安局、人社局、司法局、卫生局等16家综治单位举办“互联网+诉非衔接”合作仪式,拉开了新机制运行序幕,6个法院开展了试点工作,9月在全市推广应用新机制。新机制运行9个多月来,非诉调解组织主动排查矛盾纠纷1.1万余起,化解5312起,化解成功率50%;法院委托非诉调解组织调解纠纷1238件,调解成功77.9%,达成调解协议后,法院予以司法确认221件。
新机制中应用的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是“诉非衔接网络平台”,依托互联网,全市法院、法庭和诉非衔接成员站点统一安装,与全市11200部民调通手机终端对接,实现了网上委派、委托和邀请、传送文件、远程培训、业务交流、视频和语音通话及与人民调解平台的民调数据共享、民调员网络帮扶等功能。
平台是以邢台中院为中心,以20个基层法院为分中心、以全市人民法庭为辐射的梯形平台,每层都有专职管理人员和调解人员。在邢台市综治委的组织下,中级法院与市直各综治单位横向对接,各县(市、区)法院与县直300多个综治部门横向对接,人民法庭与乡镇土地所、派出所、司法所等500多家综治点横向对接,自上而下构建了“一纵三横”调解联络网络。同时,新机制积极强化人民法庭最基层调处前沿功能,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依托机制,在便民中心设置专门窗口,法庭法官每周一、周四在便民中心的法院便民窗口值班,并委派在当地德高望重、处事正派、善于调解的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值班调解,实现了与其他综治点和调解员的便利衔接整合。
王越飞指出,全省各级法院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平台的升级,促进基层矛盾纠纷的多元共治,实现调解人员的大数据库建设,实现人民法庭工作的规范化。各地根据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借助信息化平台、互联网技术,优化人民法庭内外资源配置,积极打造升级版的“一乡(镇)一法庭”,把人民法庭新机制打造成河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