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伟
“最近几年,邢台市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一直位居下游,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和呼声很高,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前不久,记者跟随省人大“燕赵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到邢台市采访时,当地有关领导直言不讳。
该市在重点治理大气污染的同时,今年将视线重点投向水污染防治,通过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决心让群众用上“放心水”。
邢台市位于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龙港两大水系,由于无地表水径流补充,河道内多为工业或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为了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早日实现“水网还清”的目标,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河流污染治理“分包制”,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科学推进”的原则,综合整治全市河流水环境,全方位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在工作中,邢台市首先细化了责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邢台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7)》,开展178项治理工程,实施“河长”治水,由9名市级领导任“河长”,16名县级领导任“河段长”,分包全市16条河流,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水网还清。“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全市各级迅速行动起来,对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到人,限期治理。前不久,担任“河长”的9名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对所包河流进行了实地踏查,并对分包河流提出了具体治理意见。
水污染防治,光靠治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节流”。今年以来,邢台市不间断加强对水污染的管控。他们增加河流断面监测频次,对省考核断面由原来的一旬一监测调整为每天一监测,发现超标立即处理。监测情况做到了每月公布,对超标的县(市、区)一律扣缴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同时,还组织对河流沿岸200多家涉水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该市对532家涉水工业企业全部按照一级A标准进行深度治理,不达标的予以停产,直至关停。重点对水质常年超标、河道底泥黑臭、水体失去自净能力的河道,实施清淤治理和两侧垃圾清理。目前,午河柏乡段、澧河和牛尾河任县段已完成清淤改造任务;市区内4条河流清淤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围寨河、南小汪2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全市59处入河排污口,已规范管理16处,改排和依法封堵17处,其余26处正在加紧治理。
在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基础上,该市开展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目前已完成9个县(市、区)技术报告编制工作。同时,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取缔朱庄水库、野沟门水库周边饭店2家、停业17家、治理30家,取缔选矿企业9家,规范畜禽养殖场21家。
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该市水环境质量已趋于好转。根据今年上半年监测结果,该市4条出市河流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西沙河水质均达到省考核要求,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分别比去年同期平均下降6.4%和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