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商某乘坐医院的救护车转院途中发生车祸,造成高位截瘫,因医疗费、护理费与医院意见不一形成诉讼。尤章印接手案件后,起初总是耐心的倾听。原告多有不便,他就到其家里倾听。当事人到外地治疗,尤章印冒着酷暑驱车数百公里到医院做工作。原告及家人被他的行为感动,视他为亲人。值此,尤章印拿出一揽子彻底解决的方案,案件达成和解,既为原告争取了权益,也为被告卸去了包袱。
到法院工作近4年的民二庭法官李鑫经历了一起特殊的诉讼,也见证了一次鲜见的奇迹。
2015年1月15日,一起诉讼委托代理合同纠纷案件在法院开庭。原告系一名律师,被告是其代理的一起案件的委托人,原告诉求被告支付拖欠的诉讼代理费1万元。
代理人状告委托人,这样的案件十分特殊。更特殊的是二人原为同一个工厂的下岗职工,关系甚好,原告为被告垫付费用帮其打官司,没想到被告结果“不买账”,两人关系突然恶化,被告反映原告的问题到司法局,原告将被告起诉到法院。
法庭上,当事双方情绪冲动、唇枪舌剑。剑拔弩张之际,李鑫没想到作为审判长的尤庭长及时宣布休庭且未让双方退庭,而是把双方召到一起,从原为关系亲密的工友,到后来一起下岗的“难友”,再到现在互相帮助的朋友,畅叙友谊,畅谈情谊,畅想未来。同时,指出双方由于过于信任缺乏及时的沟通以致造成误解。一席话,说得双方低下了头。几分钟,调解结束了这起特殊的诉讼。
“唤醒往日的情谊,着眼当前的现实,构筑明天的理想,这是尤庭长办案中化纷止争的一剂灵丹妙药。”李鑫深有体会地说。
“其实办案过程中有着极大的艰辛,但作为法官,我只能想尽办法去解决。每当看到结案后的成就,我就感到极大的快乐。”这就是尤章印,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副庭长、庭长,一路走来,尤章印办结案件千余件,调撤率在90%以上,无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