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波)日前,记者从省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2014年,我省交管部门将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共出动警力86万余人次,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64万余起,教育362万余人次,处罚、教育总量创近年之最。
在针对行人、非机动车的整治行动中,各级交管部门借助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播放宣传片1.4万余次,发送手机短信157万余条,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整治情况,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秦皇岛、承德等市的交管部门联合文明办、团委、宣传等部门,发动社会力量20万余人次参与集中整治行动,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阻,提高社会效应。
各地以城市及县城行人、非机动车通行量较大路口和通行秩序较乱、设施缺乏、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的区域为重点区域,重点查处行人闯红灯、跨越道路隔离设施和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服从交警指挥、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逆向行驶、越线停车等违法行为,并于每月12日开展全省统一行动。各地根据本地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整治统一行动1600余次。
针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不齐全以及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各地交管部门还深入摸排,科学调研,协调相关部门,增建行人过街设施,科学设置交通隔离设施,有效分离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充分保障非机动车、行人路权。仅石家庄市就调整信号灯配置68处,更换京式护栏6000多米。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管理手段,深入开展整治工作。石家庄市在两个主要路口安装使用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实时抓拍曝光系统,将违法画面在路口显示屏曝光,选择典型案例在电视节目插播,实施“面子处罚”;保定市对有违法记录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提高考取驾照门槛;邯郸市交警支队成立专门整交大队,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实施动态化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