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燕
通 讯 员 米继先 孙曜欣
马年岁尾,两则喜讯传至张家口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中,该院荣列第三名;在2014年度创先争优活动中,该院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省优秀法院”。
很难想象,获此殊荣的竟是有三年建院史的小法院,这是一支由从市、区法院短时间内抽调的人员和十八名应聘研究生、大学生组成的年轻干警队伍。
诚如该院院长徐凤青所说:“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三年来,我们围绕司法公开这一核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工作,既磨砺了队伍,又找到了司法工作的突破口。”
徐凤青院长的话看似平淡,但该院依托司法公开平台打造出的一个又一个亮点,不能不引起司法界的深思。
■令人赞叹的“上墙工程”
早在2011年建院之初,该院就启动了“干警信息上墙工程”:将全院干警的姓名、联系方式通过“法官联系卡”广而告之,把各类信息张贴到法院门口、各小区显要位置。今年,信息化“三大平台”建设在全市率先推出后,该院被列入省高院、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司法公开的试点单位。他们驭风借力,将“上墙工程”深一步推进。在诉讼服务大厅的触摸式查询机上公开包括院党组成员在内的所有干警的联系方式,随时接受当事人的联系、咨询和监督;将陪审员、调解员信息向当事人公开;在院机关临街外墙、各基层法庭外墙推出院长信箱,在官方网站特别设立院长网络信箱,全方位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想象,一个年轻的女院长,面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当事人,直面缠访者、闹访者,面临的将是什么。而徐凤青却坦然地说:“法院院长是理所当然挺身在为民司法风口浪尖上的排头兵!”
在她的模范作用下,该院邻外墙的LED显示屏从未间断显示院党组成员的每日接访表,分布各处的“院长信息”隔天一开启从未梗阻,辖区群众的诉求渠道畅通无阻。
“上墙工程”,包括公开文书模板和诉讼服务评价系统。该院将法官的办案文书、办案进度、办案流程和结果公布于众,随时接受网民和当事人的满意度投票和留言。对于留下联系方式的网民和留言,法院限定责任人三日内必须做出回复。去年一年,“上墙工程”收到满意度投票271条,留言189条,网民满意度达到97.6%。
数据表达的主题看似简单,但对干警队伍产生的倒逼作用是深层次的。让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让每一位当事人最大限度享受“阳光”,已成为该院干警心底的座右铭。
■无处不在的“阳光作业”
省高院院长卫彦明来该院调研时嘱托过一席话:“小法院应有大作为,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激励下,经济开发区法院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争分夺秒,全身心地投入司法公开平台建设。
2013年11月14日,该院用互联网实现了首次在全市基层法院开庭审直播;2013年12月24日,完成了基层法庭直播庭审;去年5月9日,在全市进行庭审微博图文直播,并搭建起外网庭审平台。科技信息手段运用渐臻最大化,使司法透明度迈上一个新台阶。
“文书内容十裁判要旨十法律条文”模式,是裁判文书上网的一种导引性模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个“小法院”实现了可公开文书在内网、官方外网、省高院司法公开网络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的100%公开。
依托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该院还实现了审判流程、案件信息的100%公开,每一位当事人均可凭身份证在省高院司法公开平台和法院特设的查询机随时查询案件进度。
经济开发区的官方外网还具备专门的诉讼服务功能,涵盖诉讼引导、立案服务、三大公开平台以及咨询服务等7个版块32个子栏目,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最便捷的诉讼服务。这对一个运行三年的基层小法院来说,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该院的青年干警有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他们苦练技能,向“多面手”跨越,使“微平台”建设迅速步入全市法院前列:搭建起与群众互动的桥梁;畅通了官方微博、微信,使法院的司法正能量得到充分展示。去年一年,该院直播案件44件,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平台直播8件。省高院副院长王越飞对此大加赞赏:“你院庭审直播领导重视,效果很好,值得表扬。”
■让“老赖”俯首的“视频执行”
执行工作是为民司法的“客户端”。立案、庭审、裁决无论怎样“阳光”,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不到位,法院的公信度都会大打折扣。经济开发区法院倾力把阳光司法实打实地倾撒到“最后一公里”。他们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最先构建起执行回告机制,让申请执行人随时了解案件立案情况、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构成、案件执行进展及结案情况。
这仅仅是稳定申请执行人情绪的一步。让执行干警集中精力全力破解“执行难”,才是走好“最后一公里”的症结所在。该院充分发挥自身传媒和媒体作用,将经过反复推敲、甄别的失信人名单通过上级法院公开平台、本院官方网站、院内触摸查询机以及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予以曝光。某餐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某,在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拒不支付11.7万余元执行款。该院多次与其沟通无效后,刘某被纳入 “执行黑名单”,在各媒体“阳光晾晒 ”。由于刘某是法定代表人,失信信息的公开对公司的常态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无奈之下,刘某主动履行了义务。截至目前,该院共曝光失信被执行人21人,主动履行义务17人。
“视频执行”、“带着微博去执行”,更是该院“阳光”作业中的一个亮点。该院邀请市电视台“帮忙到您家”栏目,全程参与公开执行过程,所参与案件100%全执行。此外,“带着微博去执行”也同样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每个案件的阅读量平均有5000人次,点赞、评论、转发达百余次之多。
2014年,是阳光执行的一年,该院执结率达89.1%,执行标的到位率85.3%,跟踪履行案件30件,主动履行率100%,进京零上访。
在该院,司法的步履充满阳光,每一个足迹无不展示出司法为民的正能量。全院干警抱定宗旨、坚定信心,凭借勤奋的努力、集体的智慧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大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