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5年02月06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把精力献给人民
  图为刘洪江在执勤中。

  □ 本报记者 段美

  刘洪江,男,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石家庄市公安特警支队反恐突击大队一中队中队长。赴川抗震,他用热血和汗水撑起灾民希冀的家园;援疆维稳,他用果敢和刚毅驱散弥漫西北的阴霾;夜间巡逻,他用坚韧和无眠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平安。2009年他被石家庄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荣立三等功1次,2013年被评为石家庄市“执法为民先进个人”。

  

  他是“城市守夜人”中的一员,是“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是援疆维稳的参与者,是困难家庭的“暖心人”……  

  他就是石家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反恐突击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刘洪江,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人民警察。

  舍生忘死  维护群众安全

  2013年,刘洪江被任命为石家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当城市已安然入睡,他便与队友们开始了夜间武装巡逻工作。

  2013年6月2日22时许,上岗不久的刘洪江驾驶巡逻车准备进行当天辖区内第一次巡查时,市局指挥中心传来某医院附近发生无辜群众被一伙人殴打的消息。

  虽然暂未接到增援命令,但凭借特警的职业敏感及多年的巡逻经验,他意识到此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便立即驾车赶往事发地点。几分钟后,指挥中心下达命令,这时刘洪江及队友已在第一时间抵达事发地。

  满地的碎酒瓶、木棒、石块,一名浑身是血的男子躺在路边,围观人群中还有另外三四人受伤,三名欲继续行凶的男子看到警察到来后迅速逃窜。刘洪江见状将警车横在便道上将一名逃窜男子堵截,车上同事迅速下车将其控制。在叮嘱同事控制好嫌疑人,协助受伤群众及时就医的同时,他立即投入到对另两名嫌疑人的追捕中。

  追捕中,一名男子依仗酒势,抄起地上的砖头向刘洪江砸来。刘洪江用手臂挡住袭来的砖头并快速出手将该男子制服,同随后赶到的队友一起将该男子控制。

  在开车将该男子送往派出所途中,刘洪江才发觉左臂在抓捕中被砖块砸伤,鲜血不断渗出,更严重的是右手小指不能自然弯曲,无法回复原位。事后,刘洪江被诊断为右手小指肌腱断裂,并在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小指关节处被打入两根钢钉固定。

  “如果手术不及时,肌腱会逐渐萎缩,无法连接,很有可能残疾,目前小指是否能彻底康复仍待观察。”当主治医生告诉他这些时,他却直言:“这点小伤算什么。”并立即询问同事案件进展情况。

  救灾维稳  舍小家顾大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地震。震后,刘洪江主动请缨,踏上了救灾之路,原定于8月8日举办的婚礼只能推迟。

  刘洪江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这期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灾区的群众惊魂未定,执勤的卡点在陡峭的山坡上,加上暴雨频发、山路泥泞坎坷……尽管如此,刘洪江和队友们坚持深入重灾区,不顾灾民的劝阻,舍身冲进危房中抢救物资、转移灾民。

  他们冒雨坚守在通往映秀灾区的友谊隧道,疏导交通、巡逻防控,每天仅睡4个小时,在身体极度疲惫的情况下仍执意献血,用自己的热血给灾民以温暖和慰藉。

  2009年援疆维稳期间,刘洪江义无反顾地投入援疆工作。9个多月的新疆执勤,刘洪江在支队领导的带领下,完成了对“7·5事件”重大头目的抓捕,成功处置了“9·3”事件,累计参加巡逻执勤1000余小时,服务群众上百次,受到当地群众和公安机关的一致肯定。

  扶贫济困  特警侠骨柔情

  刘洪江得知辖区有一户家庭,老人78岁,由于一条腿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伴常年患有心脏病,二人基本靠低保维持生活。刘洪江立即同这户人家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帮助老人清整卫生,为老人送上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解闷。

  后来他又与队员们一起梳理辖区的困难群众,通过自愿捐资,为他们购置了生活用品。他还制定了对困难家庭的长期帮扶计划并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

  由于工作性质,他常常下了夜班回家休息片刻就去走访困难家庭,他的爱人和亲戚朋友劝他,要注意休息。他却说:“穿上这身警服,就要把毕生精力献给人民,群众高兴我就干劲十足,群众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