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 讯 员 肖雨舟 王艳静
本报记者 陈兆扬
1月26日(农历腊月初七)一大早,任丘市出岸镇某村村民王甲和王乙顶着严寒来到法院。就在前一天,他们接到法官的电话,称他们的1.8万元执行款到位了。在一年最冷的日子里,二人的心里却是暖暖的,他们可以过一个富足的新年了。
2013年6月,王甲和王乙二人在任丘市出岸镇某村老曹的建筑队打工。半年后,老曹为逃避支付工资款,玩起了“人间蒸发”。多次讨要工资无望的王甲和王乙无奈之下找到老曹的儿子小曹,他们以小曹曾带队干活为由,要求其签下了共计1.8万元的欠条两张。2014年1月,二人据此欠条将小曹起诉至任丘法院,后经法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并由法院出具调解书:被告小曹于2014年7月31日前偿还二原告工资款1.8万元。
2014年9月12日,因小曹迟迟不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王甲、王乙二人向任丘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一庭受理该案后,迅速启动了农民工维权案件“绿色通道”,并指定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官金延凯负责办理,力争在春节前执结。接手案件后,金延凯很快通过申请人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小曹。初次交谈,小曹称建筑队经营不善,所有工人工资都没有付清,但一直未中断支付,因王甲、王乙起诉,才没有给他们。针对小曹的说辞,金延凯从法理、情理出发,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将不履行调解书义务的法律后果悉数告知,小曹的态度慢慢转变了。他透露,建筑队是父亲经营的,自己也只是帮忙打理了一小段时间,如今自己与父亲久不往来,矛盾加深,工资款不应自己还。根据小曹提供的号码,金延凯很快联系上了老曹。开始,老曹应承还款,慢慢地,开始拒接电话,人也东躲西藏。
眼看春节将至,金延凯焦急万分。他每天都要给曹家父子俩打数个电话,希望事情出现转机。但父子俩一个不露面,一个露面不出钱。期间,金延凯还亲自找到小曹家,并邀请了村里有威望的人帮助做工作,仍没取得理想效果。眼看时间一天天流逝,申请人的催促越发频繁,金延凯经与庭长及英杰沟通,并经院领导批准,决定对小曹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1月23日,在法院执行一庭办公室,面临拘留的小曹忙向其姑姑求助。两日后,姑姑和小曹一起将七拼八凑的1.8万元交给执行法官。
送走姑侄二人,金延凯深深松了一口气,他拿出手机,立即通知王甲、王乙26日一早就可以来法院领钱。打开手机,他竟然发现,为了这起案件,自己与被执行人联系了99次。但高兴的是,这第一百个电话,打给的是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