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行
最近在读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其中传递的最大信息就是一个“等”字。主人公陈廷敬用“等”换来了进宫为官的机会,用“等”换来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这样的等,于他而言,是幸运的,也是必然的。
那个年代,用知识改变命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暗藏着权利、金钱和利益,“等”机会似乎是每一个读书人最大的奢望,陈廷敬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上位成功,但这样的个例毕竟是少数,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他的成功与其努力和付出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一手好文章,他又如何能够引起朝廷的注意,又如何能说服众人呢?“等”并不意味着被动地相信命运的安排,而更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将积蓄的力量迸发出来。
常有人讨论,在这个“论资排辈”的时代,“等”是不是唯一的选择?大学毕业生,满怀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报考公务员,经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阵势冲刺成功,对他们而言,这机会是“等”来的,也是“拼”来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等”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愿意选择用一生的精力“等”一个位子,有些人愿意选择用自己的忠贞不渝“等”一份爱情,而陈廷敬的“等”诠释了一种魄力,总是能让被动化为主动,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一席地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等”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电影里面的男女主角,用“等”换来了钟爱一生的浪漫故事,很多看似平淡的“等”,却隐藏着无限的力量和梦想。
“等”,可以卑微,也可以伟大,至于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无法预料,可是我们又必须面临“等”的两难困境。其实,坚持也罢,放弃也罢,只要心安理得就好,活一辈子,没有一点“等”的耐力似乎也很遗憾,可是我们又不能被“等”的无奈变得了无乐趣。人生不能太逍遥,我们不是神仙,可是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既然选择就要承受,既然放弃就要干脆,不能让“等”成为一种荒唐的借口,更不能让“等”羁绊我们人生前进的路程。
(作者单位:永年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