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6月16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以柔克刚

  平政文

  平乡县有条河叫滏阳河,平乡县有个村叫夏庄桥。滏阳河从夏庄桥村中间穿过,为了行走方便,老辈子的人们就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夏庄桥村的村名就是这样来的。

  夏庄桥村有两户村民,一个叫赵强(化名),一个叫李江(化名)。近几年来,两家因地界纠纷一直争吵不休。赵强指责李江侵占了他的耕地,而李江则指责赵强侵占了他的耕地。他们二人不能见面,一见面就争吵,互不相让。村委会对此多次进行调解,但都无果。

  到了这年秋季种麦子时节,两家又为地界纠纷大打出手,还差点出了人命。村委会感到事态严重,再不解决,非出大乱子不可,于是专门向镇平安办作了汇报,请求帮助调解。

  平乡镇平安办主任叫程硕,是镇党委副书记。听完夏庄桥村村委会主任的汇报后,他立即把镇司法所所长徐华勇找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他,限期3天完成。

  接任务后,徐华勇立即来到夏庄桥村进行调查。他首先听取现任村干部的调解经过,而后又找到老干部查清当时分地的底账,接着又到现场实地勘察丈量,最后清楚地掌握了两家争地的来龙去脉。

  原来,1990年,夏庄桥村对土地进行调整。赵强和李江的地紧挨着。当时调整土地时,村里有个规定,凡是邻路的户就多分一点,原因是邻路地里的庄稼会受到糟害。赵强的地邻路,所以村里丈量时多分了一些。虽然李江和赵强人口一样,但分得地自然比赵强少一些。这事儿,李江心里也清楚。

  那时候,种地不仅要交公粮,还要拿农业税。种好了,能赚个秋季儿,种不好就赔了,所以农民对土地并不那么看重。后来,国家出台新政策,免除了农业税,公粮也不用交了。再后来,国家又出台新政策,对农民责任田进行补贴。国家不但不要钱,而且还给钱。这下李江心里不得劲了,于是偷偷把地界朝赵强家地那边挪动。刚开始,赵强没发现。后来挪得多了,就被李强发现了。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

  李江在村里是个有名的“格愣头”。常言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李江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口咬定,分地时和赵强家人口一样多,地也一样多。乡亲们虽然知道李江是胡搅蛮缠不讲理,但对这个“不要命”的主儿,还是敢怒不敢言。

  徐华勇回到镇平安办后,向程硕详细作了汇报。在研究如何处理这起土地纠纷的会上,有人说,李江既不占理,又不合法,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侵权人,对这样的“格愣头”就应该交由法院强制执行。程硕征求徐华勇的意见时,徐华勇说:“让法院去判决,李江必输无疑,但这会给两家埋下祸根,促使他们成为世代仇人,谁都不会安生。”

  徐华勇接着又说:“我们化解矛盾纠纷,尽量以调解为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不留后患。”

  “好!这个事儿就交给你去调解,尽量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程硕当场拍板。

  回到司法所,徐华勇立即打电话给夏庄桥村村委会,通知李江到镇司法所来一趟。‘

  李江接到通知后,放狠话说:“准是赵强告了我,官司就是打到中央我也不服!”

  李江气冲冲地来到镇司法所。徐华勇满脸笑容,又是让座,又是倒水,弄得李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徐华勇问:“这一阵子在家忙啥?”

  李江回答说:“没忙啥,刚种完麦子,准备出去打工,挣个零花钱。”

  接着,徐华勇又问:“有几个孩子,都多大了,成家了吗?”

  问到这里,李江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儿子都二十四、五了,还没找到对象。”

  “咋回事?”徐华勇问。

  “唉!”李江叹了一口气说:“可能是我这人脾气不好,得罪了人,在村里不受打听呗!”

  徐华勇话锋一转,说道:“头几天,你和赵强因为地界纠纷打了一架。这事儿我调查了,你既不占理儿,又不合法,就是把官司打到联合国去,你也赢不了。但话又说回来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落下了不说理的坏名声,子孙后代也跟着受连累。”

  (下转第6版)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